回覆列表
  • 1 # 聲聲啊(限流中)

    藤野先生》第一段賞析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緊扣藤野先生來刻劃,行文縝密,結構嚴謹。

    魯迅先生留學日本時的中國,正處於任人宰割的地位,華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些愛國志士,為了拯救自己的祖國和人民,遠渡重洋,赴先進國家,學習他們先進的東西,以便學成歸來好振興自己的祖國。

    《藤野先生》一文的第一段,在寫法上有兩大特點:一是作者運用反語等修辭把情感巧妙地融入到了字裡行間;二是透過白描手法的運用,也讓人物形象鮮活了起來。

    一、作者巧妙運用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思想感情。

    課文第一段,作者使用了三種修辭方法。盛開的櫻花像“緋紅的輕雲”,這一比喻方法,形象地描繪出櫻花爛漫的美。清國留學生頭頂上的辮子頂著高高的帽子,“形成一座富士山”,這裡既有比喻,也有誇張。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清國留學生的醜態,表達了作者的厭惡、鄙夷之情。文中“標緻”一詞,原義是漂亮,這裡用來描寫清國留學生,當然不是說他們漂亮,這是運用反語的修辭方法。反語就是反話,實際上表達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是完全相反。“標緻”實際是“醜陋”,加上前面副詞“實在”,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醜態厭惡之極。作者厭惡、痛恨清國留學生,不直接表達,而用反語來表達,其作用在於諷刺,使它原形畢露。

    二、白描手法的運用,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活。

    “白描”本是國畫的一種畫法,純用線條勾畫,不加彩色渲染。文學上的白描則是指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風格。課文采用白描用法,抓住人物的特徵,大筆勾勒,十分傳神。

    第一段文字中,對“清國留學生”的描寫就採用了多種表現手法:用白描手法,抓住盤辮子的細節,幾筆勾勒,揭示了這些留學生既要趕時髦,又和清王朝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思想本質。用對比反襯的寫法,以櫻花爛熳的美麗景色,反襯“清國留學生”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的醜態。用反語的手法,“實在標緻極了”;用誇張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方法“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它們整合起來,取得了無比辛辣了諷刺效果。而且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也彷彿聽到了魯迅先生在滿懷悲憤的大聲吶喊:你們這幫無能的清王朝洋務留學生!

    當魯迅先生懷著救國救民的願望,抱著“我以我血薦軒轅”之志向,遠渡東瀛,來到了東京,目睹盤著辮子的“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有著說不出的厭惡和心痛。這些“清國留學生”,全然忘卻了災難深重,困苦不堪的祖國,卻在異國風花雪月,安逸享樂。他們分明是一群附庸風雅,思想腐朽,不學無術的敗家子,真是家門不幸。看到這些人,魯迅先生就很痛苦,很憤懣,無法安下心來求學。後來,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同時,為了自己能潛心求學,學得真本領好報效祖國,就決定到別地地方去,“眼不見心不煩”。

    文章開頭部分運用了襯托手法,用“清國留學生”來反面襯托魯迅先生,突出了魯迅先生可敬可貴的愛國精神。而正是這愛國的精神,才贏得了藤野先生的關愛與尊重,同時,這又為魯迅先生到仙台見藤野先生作了鋪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險勝EDG重回正規,管理層再放好訊息,隊伍最重要人選歸來,夏季賽穩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