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80749364238

    在普通話中,兒化具有區別詞義、區分詞性的功能,如“頂”作動詞,“頂兒”作名詞;“一點”是名詞指時間,“一點兒”作量詞,是“少量、少許”的意思。在具有區別詞義和辨別詞性作用的語境中,該兒化處理的地方一定要兒化,否則就會產生歧義。還有一類兒化是表示喜愛、親切的感情色彩。如:臉蛋兒、花兒、小孩兒、電影兒。表示少、小、輕等狀態和性質,也常常用到兒化。如:米粒兒、門縫兒、蛋黃兒。在實際的兒化韻認讀中,兒化音與其前面的音節是連在一起發音的,不宜分解開來讀(即不可把後面的“兒”字單獨、清晰地讀出)。但在詩歌散文 等抒情類文體中,有時為了押韻的需要,可單獨發兒化韻的音,如“樹葉兒,月牙兒”。

    1.以a、o、ê、e、u(包括ao、eao中的o)作韻尾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其讀音變化不太大,捲舌動作與其本身的發音衝突不大,所以兒化時直接帶上捲舌音色彩即可。其中,e的舌位稍稍後移一點,a的舌位略微升高一點即可。

    2.韻尾音素以i、ü為主要母音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i、ü開口度較小,舌高點靠前,i、ü此時又是韻腹不能丟去,故與捲動作有衝突。處理的方法是先增加一個舌面、央、中、中圓唇母音,再在此基礎上捲舌。如:

    3.韻尾音素為I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I的發動作與捲舌有所衝突,兒化時韻尾I丟失,在主要母音的基礎上捲舌。舌位在有的主要母音,由於受捲舌動作的影響,舌位向央、中方向後移。

    4.韻尾音素為n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為n的發音妨礙了捲舌動作,所以兒化的韻尾n音要丟失,在主要母音基礎上捲舌。原來舌位在前的主要母音,兒化後其音的舌位向央、中方向後移,主要母音妨礙捲舌的i、ü時,要增加一個舌面、央、中、不圓唇母音,再在此基礎上捲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才OMG對FNC翻盤的解說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