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957622589

    各地拿來燉湯的魚和做法不一樣,說下江南一帶常見的。鯽魚(Carassius auratus),國內常見的淡水魚之一。最肥美的時段是2-4月和8-12月,常見做法是醬燒和燉豆腐湯。燉魚湯的回答不提鯽魚豆腐湯,愛喝這道湯的都饒不了我。鯽魚湯的功效是補虛、除羸、開胃、益氣和通乳,是老弱病患和產婦床邊常見的補品。燉湯魚選用野生鯽魚為佳,把魚身用油煎至兩面金黃,加入料酒和水,大火煮到湯汁成奶白色,再加入豆腐用小火燉。燉到湯汁濃稠,再加入鹽燉幾分鐘,出鍋前加入蔥段。鯽魚細小的刺多,吃魚時容易被刺卡喉嚨。小鯽魚燉湯比長成的鯽魚燉湯來得鮮美,有些人家只用小鯽魚燉湯喝,不吃魚光喝湯也是個解決魚刺的辦法。真被魚刺卡了,上一代人多采用香醋和飯糰除去魚刺的土法,不行再上醫院掛急診。土法有弊端,被魚刺卡住還是掛急診安全些。黑魚(Channidae),國內常見的淡水魚之一,各地稱呼不同,其他地方被稱為生魚、麗魚和斑魚等。食肉類淡水魚,生性兇猛,肉質緊緻,可拿來生吃、涮、紅燒和燉湯。黑魚湯是術後恢復常見的補湯,因為據說食用黑魚對傷口恢復有好處,湯中常見的主要配料也是據說能起到同樣功效的火腿和黑木耳,次要配料是小蔥、生薑、料酒、鹽和胡椒粉。燉湯的時候,洗淨切段放入熱油鍋煎至金黃,加水和配料,慢燉約45分鐘。鱅魚(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國內常見的淡水魚之一,江浙稱花鰱和胖頭魚。胖頭魚的名字由來就是這種魚的魚頭大個,各地吃法也主要集中在魚頭的部分。湘菜的剁椒魚頭是一絕,現在比較流行的做法是魚面一半用剁椒,一半用泡椒,比光用剁椒豐富多了。有了鱅魚的大頭在,魚頭湯的主料便是它了。一般選用現殺的活魚燉湯,只要選得鱅魚不差,燉出來湯鮮美不說,魚肉還帶有股甜味。江浙常見的魚頭湯做法有兩種:

    家常做法:魚頭放入熱油鍋煎至魚面金黃,加水和配料,慢燉約45分鐘。常見主要配料有粉皮、豆腐、油麵筋、肉皮、火腿、鹹肉、乾貝和竹筍等。在各地吃過不同的版本,一鍋只放其中三四樣,不會都放。次要配料是小蔥、生薑、豬油、料酒、鹽和胡椒粉,豬油放不放看各家喜好了。天目湖的做法:江浙的魚頭湯首選天目湖的鰱魚,比其他養殖的魚顏色深,個頭大,魚腥味淡,鮮味足。魚頭入鍋,加水、植物油、料酒、薑片、香菇和竹筍片,燉45分鐘即成。上桌前放入胡椒粉和一大把香菜去腥。因為和其他做法的魚頭湯看起來很不同,特意配張圖。在天目湖邊喝魚頭湯,就是這樣的土砂鍋端上桌。(圖片來源自網路)黃魚,又稱黃花魚,分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黃魚(Psendosciaena Polyactis),國內常見的海魚之一。海魚燉湯有河魚無法比擬的鮮美,在江浙的黃魚燉湯總少不了雪菜(雪裡蕻)、竹筍做配料,其他配料小蔥、生薑、料酒、鹽和豬油等。大致的做法無非以上提過燉魚湯慣用的流程,魚洗淨放入熱油鍋煎至金黃,加水和配料,慢燉約45分鐘。關於黃魚湯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雪菜)黃魚面。和黃魚湯不同,通常採用的原料是小黃魚,做法相對複雜些。需剔骨取魚身兩邊的肉醃製,魚頭尾和魚骨熬湯致乳白,再放入雪裡蕻煮,魚肉部分用來蒸或燉。原料都準備好後,雪白的魚湯裡放入煮好的麵條,再在麵條上擺上幾片魚肉,端上桌就是一碗鮮美的湯麵。河魨(Tetraodontidae;Pufferfishes),俗稱河豚。江浙有地方稱為鮁魚(同另一種魚類的名稱相同)或䰾魚。河魨品種較多,在江浙見過的幾次都是暗紋東方魨(T.fasciatus),由日本改良引進的無毒魚種。江浙不像日本會做成豐富的河魨料理,多見醬燒和燉湯的做法。燉湯是用鮮魚和魚乾兩種,鮮魚是白燉,燉出來的湯汁乳白色,味道鮮美。魚乾是加鮮雞或豬肉燉湯,魚乾放裡面有提味的作用。不生活在江陰、靖江這樣盛產河魨的地方,活河魨沒機會接觸,湯的做法就不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女孩總是說分手以後只能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