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6759068971

    中性粒細胞為數量最多的白細胞。佔白細胞50-70%,細胞直徑10-12?m。核呈深染的彎曲桿狀(馬蹄鐵形)或分葉狀,分葉核一般為2~5葉,葉間有纖細的縮窄部相連,正常人以2~3葉者居多。核的葉數與細胞在血流中停留的時間成正變。當機體受細菌嚴重感染時,大量新生細胞從骨髓進人血液,桿狀核與2葉核的細胞增多,稱為核左移;若4~5葉枝的細胞增多,稱為核右移,表明骨髓的造血功能發生障礙。

    中性粒細胞的胞質呈淺粉紅色,含有許多細小顆粒,其中淺紫色的為嗜天青顆粒(azurophilicgranule),淺紅色的為特殊顆粒(specificgranule)。嗜天青顆粒約佔顆粒總數的20%,電鏡下顆粒較大,直徑0。6~0。7?m,呈圓形或橢圓形,電子密度較高。

    它是一種溶酶體,含有酸性磷酸酶、髓過氧化物酶和多種酸性水解酶類等,能消化吞噬的細菌和異物。特殊顆粒約佔顆粒總數的80%,電鏡下顆粒較小,直徑0。3~0。4?m,呈啞鈴形或橢圓形。特殊顆粒是一種分泌顆粒,內含溶菌酶、吞噬素(Phagocytin)等,吞噬素也稱防禦素(defensin),具有殺菌作用。

    中性粒細胞具有活躍的變形運動和吞噬功能,起重要的防禦作用。其吞噬物件以細菌為主,也吞噬異物。中性粒細胞在吞噬、處理了大量細菌後,自身也死亡,成為膿細胞。中性粒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約停留6~8小時,然後離開,在結締組織中存活2~3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你從世界上消失一天,會造成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