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象上看,是費電或者說電錶電度數增加的問題,其實質涉及到電業部門和千家萬戶的利益,我們分析一下,希專業人員指正。
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使用者反映自從把機械電錶更換成智慧電錶後,家用的電器裝置基本沒有變動,但每月的用電度數卻突然上漲了,且漲幅不小,其結果是用電費用支出增加,這是人們不願意更換智慧電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不是人們認為的智慧電錶費電呢?實際上應該不是,只是智慧電錶更加精確所導致的。
為何在更新智慧電錶後,家用電器不變的情況下,用電度數會不同幅度的增加呢?
電業部門的解釋是:智慧電錶更加靈敏了,所以導致用電度數增加。從科學的角度講,這個解釋沒毛病。
如果說電業部門的解釋是正確的,但為何用電客戶還是不滿意呢?按道理來說,你用了多少度電就應該交多少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啊。但事實是老百姓比以前多掏了錢,且幅度超出了心理承受範圍,心裡委曲,但又不知從何講起,憋屈啊!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智慧電錶精確了,有錯嗎?沒有錯;居民用電度數增加了,有錯嗎?也沒有錯;但居民比以前多掏了錢,有錯嗎,這個可能就有錯了。
錯在哪裡,人們忽略了一個隱藏的問題,即用電度數和電價的配套改革的問題。
我們在使用機械電錶的時候,現在看來不靈敏,可能存在著這樣的情況,我們用例子來說明: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以回答,關鍵看電業部門如何考慮這個問題,從電力的產生成本再到回收成本的角度來看,這部分損耗應該在電價的制訂過程中體現了出來。
其價格與用電度數配套如下表:
現在回到智慧電錶,如果說你用智慧電錶,確實更加精確了,並把已往沒有體現的用電也在智慧電錶中體現出來了,那結果是用電度數增加了。
我們還以上述的例子來說,機械用電80度換成智成電錶後,變成100度了,這有錯了?沒錯,因為智慧電錶精確了,把那個20度的用電數給重新顯示並計算了出來,所以電業部門解釋的智慧電錶精確是沒有錯的。
但問題是,使用智慧電錶後,電度數回到100度後,你的電價按配套改革的話應回到配套的0.54元,但實際實情況是,現有0.68元的電價被保留了下來。
所以,高技術的發展所產生的多支付的費用也被老百姓承擔了下來。本來智慧電錶的用電度數和價格是配套的,而電業部門卻把用電度數與價格分裂開來,增加的用電數照算不誤,原來的價格卻原封不動的保留了。
所以,根本的問題是:用電度數和用電價格沒有配套改革,這對老百姓是不公平的。我稱之為“價格錯置”。
當然這個例子不是很恰當,但足以說明問題。
從現象上看,是費電或者說電錶電度數增加的問題,其實質涉及到電業部門和千家萬戶的利益,我們分析一下,希專業人員指正。
一、人們為何不願意更換智慧電錶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使用者反映自從把機械電錶更換成智慧電錶後,家用的電器裝置基本沒有變動,但每月的用電度數卻突然上漲了,且漲幅不小,其結果是用電費用支出增加,這是人們不願意更換智慧電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不是人們認為的智慧電錶費電呢?實際上應該不是,只是智慧電錶更加精確所導致的。
二、智慧電錶精確也是錯?電業部門的解釋為何在更新智慧電錶後,家用電器不變的情況下,用電度數會不同幅度的增加呢?
電業部門的解釋是:智慧電錶更加靈敏了,所以導致用電度數增加。從科學的角度講,這個解釋沒毛病。
如果說電業部門的解釋是正確的,但為何用電客戶還是不滿意呢?按道理來說,你用了多少度電就應該交多少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啊。但事實是老百姓比以前多掏了錢,且幅度超出了心理承受範圍,心裡委曲,但又不知從何講起,憋屈啊!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三、電價與用電度數之間的辯證關係智慧電錶精確了,有錯嗎?沒有錯;居民用電度數增加了,有錯嗎?也沒有錯;但居民比以前多掏了錢,有錯嗎,這個可能就有錯了。
錯在哪裡,人們忽略了一個隱藏的問題,即用電度數和電價的配套改革的問題。
我們在使用機械電錶的時候,現在看來不靈敏,可能存在著這樣的情況,我們用例子來說明:
問:一居民,使用機械電錶,理論上用電應該是100度,每度為0.54元。但由於機械電錶不精確的緣故,電錶計數為80度,請問該居民應向電業部門繳納多少電費?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以回答,關鍵看電業部門如何考慮這個問題,從電力的產生成本再到回收成本的角度來看,這部分損耗應該在電價的制訂過程中體現了出來。
答:因為機械電錶的不靈敏造成的用電度數的損失,在制訂電價時已提升了電價,電錶計數80度不是按原來的0.54元來收,而是0.68元來收取了。這樣一來用電居民實際支出沒有改變,都是54.4元。其價格與用電度數配套如下表:
現在回到智慧電錶,如果說你用智慧電錶,確實更加精確了,並把已往沒有體現的用電也在智慧電錶中體現出來了,那結果是用電度數增加了。
我們還以上述的例子來說,機械用電80度換成智成電錶後,變成100度了,這有錯了?沒錯,因為智慧電錶精確了,把那個20度的用電數給重新顯示並計算了出來,所以電業部門解釋的智慧電錶精確是沒有錯的。
但問題是,使用智慧電錶後,電度數回到100度後,你的電價按配套改革的話應回到配套的0.54元,但實際實情況是,現有0.68元的電價被保留了下來。
所以,高技術的發展所產生的多支付的費用也被老百姓承擔了下來。本來智慧電錶的用電度數和價格是配套的,而電業部門卻把用電度數與價格分裂開來,增加的用電數照算不誤,原來的價格卻原封不動的保留了。
所以,根本的問題是:用電度數和用電價格沒有配套改革,這對老百姓是不公平的。我稱之為“價格錯置”。
當然這個例子不是很恰當,但足以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