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邏輯學的方法
許多人有一種誤解——邏輯枯燥難學。這是學好邏輯的一個心理障礙。事實上邏輯一點也不枯燥。邏輯學研究的物件雖然是抽象的形式結構和規律,但它們都是日常思維中無時無刻不在運用的東西,是日常語言材料中到處可以碰到的東西,邏輯學與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息息相關,它不僅是有用的,也是生動有趣的。至於邏輯難學,要看怎樣理解,因為邏輯學本身有不同的分支和層次,就像數學一樣,高等數學中的許多內容對於中學生或文科大學生來說也許是很難的,但算術、代數、平面幾何就並不多難。本書所介紹的普通邏輯學在邏輯科學中的地位就相當於數學中的初等代數和平面幾何,是基礎的邏輯,對於一個已經具備中學知識基礎的人來說,學好邏輯學並沒有多大的困難。
當然,要學好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花一定的工夫。邏輯學與其他學科(尤其是文科的其他課程)有一些明顯差別,學習邏輯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充分重視公式的作用,學會從形式上分析問題。
邏輯學中有許多諸如“所有S是P”、“p或者q”之類的公式,有的公式中還包含一些專門符號,如∧、∨、→等等,這是邏輯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有的人在學習邏輯時,一見到這些公式就感到厭煩,希望避開這些公式來學習邏輯,這種想法是幼稚的。因為邏輯學的主要研究物件是思維的邏輯形式,而邏輯形式必須藉助公式才能準確表達,取消這些公式,等於取消了邏輯本身。因此,學習邏輯學不僅不能迴避公式,而且要把這些公式作為學習重點,要學會從具體思維中抽象出它的邏輯形式,並對它們作形式分析。例如,有這樣一道邏輯試題:
“所有的犯罪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所以,所有的違法行為都是犯罪行為。”這個推理是否正確?為什麼?
一些學生這樣回答:“不正確,因為違法行為中只有那些社會危害性很大並且觸犯了刑法應受刑罰處罰的,才構成犯罪。”這樣回答當然不符合要求,因為這不是考核法律常識,而是考核邏輯知識。這道試題實際上是問所列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確,即前一判斷能否合乎邏輯地推出後一判斷,而不是問後一判斷本身是否符合法理。如果我們熟練地掌握有關的邏輯公式,就可很快抽象出原推理的邏輯形式“所有S是P,所以,所有P是S”,然後再分析這個推理形式是否正確。這樣回答問題才符合答題的要求。
2.要在理解基本原理上下工夫,不能滿足於死記硬背。
邏輯學當然也有一些基本知識需要牢牢記住,但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需要強記的東西相對要少些。有的人學習邏輯學,滿足於死記硬背書本上的定義、規則、公式等,實際上沒有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運用,結果並沒有學好邏輯。有的人把邏輯教材背得滾瓜爛熟,結果成績還是不理想,因為邏輯試題大多是應用性的,從記憶庫中不能直接調出答案。這也說明了單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邏輯的。
學習邏輯重在理解,對一些基本概念的定義、主要推理的規則等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不僅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把握這些邏輯原理的實質。除此之外,還要著重搞清楚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絡,例如,一種判斷的結構形式決定了它的邏輯性質,這種邏輯性質決定了以它為前提的推理的規則,推理的規則決定了它有哪些有效式以及運用這種推理常犯的有哪些,等等。如果把握了這些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絡,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用的方法無法得到的。
3.要認真完成一定數量的練習,注意。
邏輯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要想將所學的邏輯知識轉化成應用邏輯的能力,就必須注意。
邏輯學教材中一般都附有一定數量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和應用有關邏輯知識而設計的,完成這些練習是學習邏輯學的必要環節。練習題的內容一般都涉及具體思維的實際,完成它們是的最低要求。除此之外,讀者還應經常運用學過的邏輯知識指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語言表達(包括平時說話、寫作、論辯、演講等),分析每天看到或聽到的各種語言材料的邏輯結構、思維方法、等,從而學會靈活運用邏輯知識,真正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水平。
——摘自(楊樹森)第15-17頁,2010年4月版。
學習邏輯學的方法
許多人有一種誤解——邏輯枯燥難學。這是學好邏輯的一個心理障礙。事實上邏輯一點也不枯燥。邏輯學研究的物件雖然是抽象的形式結構和規律,但它們都是日常思維中無時無刻不在運用的東西,是日常語言材料中到處可以碰到的東西,邏輯學與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息息相關,它不僅是有用的,也是生動有趣的。至於邏輯難學,要看怎樣理解,因為邏輯學本身有不同的分支和層次,就像數學一樣,高等數學中的許多內容對於中學生或文科大學生來說也許是很難的,但算術、代數、平面幾何就並不多難。本書所介紹的普通邏輯學在邏輯科學中的地位就相當於數學中的初等代數和平面幾何,是基礎的邏輯,對於一個已經具備中學知識基礎的人來說,學好邏輯學並沒有多大的困難。
當然,要學好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花一定的工夫。邏輯學與其他學科(尤其是文科的其他課程)有一些明顯差別,學習邏輯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充分重視公式的作用,學會從形式上分析問題。
邏輯學中有許多諸如“所有S是P”、“p或者q”之類的公式,有的公式中還包含一些專門符號,如∧、∨、→等等,這是邏輯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有的人在學習邏輯時,一見到這些公式就感到厭煩,希望避開這些公式來學習邏輯,這種想法是幼稚的。因為邏輯學的主要研究物件是思維的邏輯形式,而邏輯形式必須藉助公式才能準確表達,取消這些公式,等於取消了邏輯本身。因此,學習邏輯學不僅不能迴避公式,而且要把這些公式作為學習重點,要學會從具體思維中抽象出它的邏輯形式,並對它們作形式分析。例如,有這樣一道邏輯試題:
“所有的犯罪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所以,所有的違法行為都是犯罪行為。”這個推理是否正確?為什麼?
一些學生這樣回答:“不正確,因為違法行為中只有那些社會危害性很大並且觸犯了刑法應受刑罰處罰的,才構成犯罪。”這樣回答當然不符合要求,因為這不是考核法律常識,而是考核邏輯知識。這道試題實際上是問所列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確,即前一判斷能否合乎邏輯地推出後一判斷,而不是問後一判斷本身是否符合法理。如果我們熟練地掌握有關的邏輯公式,就可很快抽象出原推理的邏輯形式“所有S是P,所以,所有P是S”,然後再分析這個推理形式是否正確。這樣回答問題才符合答題的要求。
2.要在理解基本原理上下工夫,不能滿足於死記硬背。
邏輯學當然也有一些基本知識需要牢牢記住,但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需要強記的東西相對要少些。有的人學習邏輯學,滿足於死記硬背書本上的定義、規則、公式等,實際上沒有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運用,結果並沒有學好邏輯。有的人把邏輯教材背得滾瓜爛熟,結果成績還是不理想,因為邏輯試題大多是應用性的,從記憶庫中不能直接調出答案。這也說明了單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邏輯的。
學習邏輯重在理解,對一些基本概念的定義、主要推理的規則等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不僅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把握這些邏輯原理的實質。除此之外,還要著重搞清楚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絡,例如,一種判斷的結構形式決定了它的邏輯性質,這種邏輯性質決定了以它為前提的推理的規則,推理的規則決定了它有哪些有效式以及運用這種推理常犯的有哪些,等等。如果把握了這些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絡,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用的方法無法得到的。
3.要認真完成一定數量的練習,注意。
邏輯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要想將所學的邏輯知識轉化成應用邏輯的能力,就必須注意。
邏輯學教材中一般都附有一定數量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和應用有關邏輯知識而設計的,完成這些練習是學習邏輯學的必要環節。練習題的內容一般都涉及具體思維的實際,完成它們是的最低要求。除此之外,讀者還應經常運用學過的邏輯知識指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語言表達(包括平時說話、寫作、論辯、演講等),分析每天看到或聽到的各種語言材料的邏輯結構、思維方法、等,從而學會靈活運用邏輯知識,真正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水平。
——摘自(楊樹森)第15-17頁,2010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