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書名,又稱《白虎通義》、《白虎通德論》。東漢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開白虎觀會議,由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陳述見解,“講議五經異同”,意圖彌合今、古文經學異同。漢章帝親自裁決其經義奏議,會議的成果由班固寫成《白虎通義》一書,簡稱《白虎通》。《白虎通》是以今文經學為基礎,初步實現了經學的統一。清代陳立寫有《白虎通義疏證》。 東漢建初四年(公元79年),朝廷組織了一次全國性的經學討論會,由皇帝親自主持,這個會議的記錄以後由班固整理編輯成《白虎通德論》,簡稱《白虎通》,這是當時官方對經學的標準答案,對後世影響很大。可是,就是這麼一部官方的極為“正統”的書,卻對性問題予以很大重視,甚至討論了應該和未滿50歲的妾性交幾次這樣的細節。《白虎通》還有一節專門討論“辟雍”。“辟雍”是古代的一種學宮,男性貴族子弟在裡面學習作為一個貴族所需要的各種技藝、如禮儀、音樂、舞蹈、誦詩、寫作、射箭、騎馬、駕車等,在課程中居然還有性教育。貴族子弟從10歲開始就要寄宿於城內的“小學”,至15歲時進入郊外的“辟雍”,換言之,他們從10歲“出就外傅”至20歲行冠禮表示成年,中間要有10年離家在外過集體生活。 那麼,為什麼性教育要在學校進行而不能在家中進行呢?從《白虎通》看來,這個問題在那次御前會議上也被提出來了,《白虎通》記錄下來的解釋是: 父所以不自教子何?為渫瀆也。又授之道當極說明陰陽夫妻變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 以上這段話裡所說的“授之道當極說明陰陽夫妻變化之事”,這就是性教育,在東漢就把這個內容作為貴族子弟學校的必修課了,可見那時人們的性觀念(包括統治階級的觀念)還是相當開明,對研究性問題相當重視。當然,從今天的觀點看來,性教育不能父子相授,則未必。
白虎通,書名,又稱《白虎通義》、《白虎通德論》。東漢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開白虎觀會議,由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陳述見解,“講議五經異同”,意圖彌合今、古文經學異同。漢章帝親自裁決其經義奏議,會議的成果由班固寫成《白虎通義》一書,簡稱《白虎通》。《白虎通》是以今文經學為基礎,初步實現了經學的統一。清代陳立寫有《白虎通義疏證》。 東漢建初四年(公元79年),朝廷組織了一次全國性的經學討論會,由皇帝親自主持,這個會議的記錄以後由班固整理編輯成《白虎通德論》,簡稱《白虎通》,這是當時官方對經學的標準答案,對後世影響很大。可是,就是這麼一部官方的極為“正統”的書,卻對性問題予以很大重視,甚至討論了應該和未滿50歲的妾性交幾次這樣的細節。《白虎通》還有一節專門討論“辟雍”。“辟雍”是古代的一種學宮,男性貴族子弟在裡面學習作為一個貴族所需要的各種技藝、如禮儀、音樂、舞蹈、誦詩、寫作、射箭、騎馬、駕車等,在課程中居然還有性教育。貴族子弟從10歲開始就要寄宿於城內的“小學”,至15歲時進入郊外的“辟雍”,換言之,他們從10歲“出就外傅”至20歲行冠禮表示成年,中間要有10年離家在外過集體生活。 那麼,為什麼性教育要在學校進行而不能在家中進行呢?從《白虎通》看來,這個問題在那次御前會議上也被提出來了,《白虎通》記錄下來的解釋是: 父所以不自教子何?為渫瀆也。又授之道當極說明陰陽夫妻變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 以上這段話裡所說的“授之道當極說明陰陽夫妻變化之事”,這就是性教育,在東漢就把這個內容作為貴族子弟學校的必修課了,可見那時人們的性觀念(包括統治階級的觀念)還是相當開明,對研究性問題相當重視。當然,從今天的觀點看來,性教育不能父子相授,則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