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義》,又省稱《白虎通》,東漢班固撰。清代乾隆年間編輯《四庫全書》將這部書收入子部雜家類。
漢代在統一天下後,廢除秦代的書禁,廣開獻書之路,設立五經博士,經學由此繁榮,成為漢代典章制度的重要依據及統治思想的重要來源。但經學由於文字和師承的不同形成了今文和古文之爭,造成了經義的分歧局面,不但令學者無所適從,也不利於政治思想的統一。西漢時,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曾在石渠閣大集諸儒,討論五經的同異,分歧不決的由皇上出面作出最後決定。東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模仿石渠故事,在白虎觀召開由廷臣及諸侯參加的討論五經同異的會議,歷時數月之久。會上,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由淳于將討論結果上奏,分歧處由章帝作出決斷。班固在淳于恭議奏的基礎上,將其中統一的意見和章帝決斷的結果編撰成書,就成為《白虎通義》一書。“通義”是指統一的、可以通行天下的經學思想。《白虎通義》所反映的是東漢今文經學派的政治及學術思想,是西漢董仲舒以來今文經學派的唯心主義思想和神秘主義哲學思想的延伸和發展,是今文經學派的政治學說提要。《白虎通義》的內容十分豐富,現在流傳的《白虎通義》共有四十四門,幾乎涉及了漢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研究古代政治、哲學、民俗、語言等歷史文化現象的重要參考資料。
《白虎通義》,又省稱《白虎通》,東漢班固撰。清代乾隆年間編輯《四庫全書》將這部書收入子部雜家類。
漢代在統一天下後,廢除秦代的書禁,廣開獻書之路,設立五經博士,經學由此繁榮,成為漢代典章制度的重要依據及統治思想的重要來源。但經學由於文字和師承的不同形成了今文和古文之爭,造成了經義的分歧局面,不但令學者無所適從,也不利於政治思想的統一。西漢時,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曾在石渠閣大集諸儒,討論五經的同異,分歧不決的由皇上出面作出最後決定。東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模仿石渠故事,在白虎觀召開由廷臣及諸侯參加的討論五經同異的會議,歷時數月之久。會上,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由淳于將討論結果上奏,分歧處由章帝作出決斷。班固在淳于恭議奏的基礎上,將其中統一的意見和章帝決斷的結果編撰成書,就成為《白虎通義》一書。“通義”是指統一的、可以通行天下的經學思想。《白虎通義》所反映的是東漢今文經學派的政治及學術思想,是西漢董仲舒以來今文經學派的唯心主義思想和神秘主義哲學思想的延伸和發展,是今文經學派的政治學說提要。《白虎通義》的內容十分豐富,現在流傳的《白虎通義》共有四十四門,幾乎涉及了漢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研究古代政治、哲學、民俗、語言等歷史文化現象的重要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