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瓷都公安

    說的是五代十國時期的馮道,經歷在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為宰相。他諫君和臣、貴而不驕、性情寬厚,在亂世、政權迭更的時代能善終,真不愧“事親濟民、提攜賢良,在五代時期卻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

  • 2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1、真正計程車大夫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載,五代十國後唐明宗李嗣源(公元926年~公元933年在位)曾對侍臣說:

    “馮道性純儉,頃在德勝寨居一茅庵,與從人同器食,臥則芻藁一束,其心晏如也。及以父憂退歸鄉里,自耕樵採,與農夫雜處,略不以素貴介懷,真士大夫也。”

    2、品評進退人才有度

    (1)《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十四,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授馮道門下侍郎平章事制》雲:

    “經邦致理翊戴功臣特進守司空上柱國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食實封三百戶馮道,禮天蒼璧鎮國元龜,夏璜為稀世之珍,軒鏡是辟邪之寶,方諸才業,良平有可差其肩,較彼忠貞,姚宋不得並其轡,可謂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

    (2)《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凡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者皆與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鎮之。”

    3、性格安然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少純厚,好學善屬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惟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

    4、有孝親之行

    《談苑》“道聞父喪,即徒步見星以行,家人從後持衣囊追及之。”

    5、有慈善之心、不收納錢財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遇歲儉,所得俸餘悉賑於鄉里,道之所居惟蓬茨而已,凡牧宰饋遺,鬥粟匹帛無所受焉。”

    “道在常山,見有中國士女為契丹所俘者,出橐裝以贖之,皆寄於高尼精舍,後相次訪其家以歸之。”

    6、文采風流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其後百僚上明宗徽號凡三章,道自為之,其文渾然,非流俗之體,舉朝服焉。道尤長於篇詠,秉筆則成,典麗之外,義含古道,必為遠近傳寫,故漸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肅然,無澆漓之態。”

    7、修經以益後進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時以諸經舛繆,與同列李愚委學官田敏等,取西京鄭覃所刊石經,雕為印版,流佈天下,後進賴之。”

    8、為政閒澹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為政閒澹,獄市無撓。”

    9、救護衣冠之族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契丹入汴,道自襄、鄧召入,契丹主從容問曰:‘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道曰:‘此時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其後衣冠不至傷夷,皆道與趙延壽陰護之所至也。”

    10、德高望重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晉祖又曰:‘卿官崇德重,不可深入沙漠。’”

    “道以德重,人所取則”

    11、廉潔節儉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歷任四朝,三入中書,在相位二十餘年,以持重鎮俗為己任,未嘗以片簡擾於諸侯,平生甚廉儉。”

    12、氣量寬宏,深得大臣之禮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之履行,鬱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禮。”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長毛兔得剪毛方法,誰有什麼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