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獨立之初只有58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擁有550萬人口,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近萬人,是世界上最擁擠的國家之一。2018年領土面積達到721.5平方公里,五十多年的時間裡增加了約140平方公里,絕大部分新增國土都來自填海造陸得來的。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受洋流的影響,每年都有大量泥沙沉積到新加坡以及周邊島嶼附近。這些泥沙的沉積,對新加坡來說卻是一件好事,陸地面積增長了數平方公里。
填海可以更快的實現領土的增長,為了擴大領土,新加坡獨立後,從馬來西亞進口最多的兩種物資,就是水和海沙。水是新加坡人生活必不可少的資源,海沙是為了填海造陸。
最初的時候新加坡選擇在原有的灘塗沼澤地之上進行圍填,後來填海重心轉移到了主島濱海區。而隨著對生態環境重視程度的提高,離島圍填開始受到推崇,其中受此理念影響的最具代表性的專案當屬裕廊島和大德光島工程。
新加坡填海是一個動態過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的填海規模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然而到了八九十年代,速度慢了下來。進入21世紀後,新加坡的填海造陸規模又進入了爆發式的急速增長期。
如今新加坡領土實現了近百平方公里的增長,填海造陸面積,已達總面積的23%,未來隨著新加坡人口的增長,這一數字還將不斷提高。
新加坡獨立之初只有58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擁有550萬人口,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近萬人,是世界上最擁擠的國家之一。2018年領土面積達到721.5平方公里,五十多年的時間裡增加了約140平方公里,絕大部分新增國土都來自填海造陸得來的。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受洋流的影響,每年都有大量泥沙沉積到新加坡以及周邊島嶼附近。這些泥沙的沉積,對新加坡來說卻是一件好事,陸地面積增長了數平方公里。
填海可以更快的實現領土的增長,為了擴大領土,新加坡獨立後,從馬來西亞進口最多的兩種物資,就是水和海沙。水是新加坡人生活必不可少的資源,海沙是為了填海造陸。
最初的時候新加坡選擇在原有的灘塗沼澤地之上進行圍填,後來填海重心轉移到了主島濱海區。而隨著對生態環境重視程度的提高,離島圍填開始受到推崇,其中受此理念影響的最具代表性的專案當屬裕廊島和大德光島工程。
新加坡填海是一個動態過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的填海規模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然而到了八九十年代,速度慢了下來。進入21世紀後,新加坡的填海造陸規模又進入了爆發式的急速增長期。
如今新加坡領土實現了近百平方公里的增長,填海造陸面積,已達總面積的23%,未來隨著新加坡人口的增長,這一數字還將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