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39359564764

    這篇文章叫《又呈吳郎》(“這篇文章”,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這首詩”),作者為唐代偉大的詩人杜甫。

    原詩:

    又呈吳郎

    唐代: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大致譯文:

    譯文

    來堂前打棗我從不阻攔任隨西鄰,因為她是一個五食無兒的老婦人。

    若不是由於窮困怎會做這樣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懼反更該與她相親。

    你一來就防著她顯然是多此一舉,而且還插上籬笆來防卻甚像是真。

    她說官府徵租逼稅已經一貧如洗,想起時局兵荒馬亂不禁涕淚滿巾。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裡。草堂前有幾棵棗樹,西鄰的一個寡婦常來打棗,杜甫從不干涉。後來,杜甫把草堂讓給一位姓吳的親戚(即詩中吳郎),他自己搬到離草堂十幾里路遠的東屯去。不料這姓吳的一來就在草堂插上籬笆,禁止打棗。寡婦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此詩去勸告吳郎。以前杜甫寫過一首《簡吳郎司法》,所以此詩題作《又呈吳郎》。吳郎的年輩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說“又簡吳郎”,而有意地用了“呈”這個似乎和對方身份不大相稱的敬詞,這是讓吳郎易於接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9預言帝誕生,PDD一個月前的賽前採訪被扒,其言論在S9中被逐一驗證,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