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王伯龍傳》中就記載“軍渡採石,擊敗岳飛、劉立、路尚等兵,獲芻糧數百萬計。”。《金史.完顏昂傳》也記載“宋將岳飛以兵十萬,號稱百萬,來攻東平。東平有兵五千,倉卒出御之。時桑柘方茂,昂使多張旗幟於林間,以為疑兵,自以精兵陣於前。飛不敢動,相持數日而退。”“昂舉兵以為聲援,飛乃退”。《金史.僕散渾坦傳》記載“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拒。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敗宋護糧餉軍七百餘人,多所俘獲。”。《金史.完顏宗秀傳》記載“宗弼復取河南,宗秀與海陵俱赴軍前任使。宋將岳飛軍於亳、宿之間,宗秀率步騎三千扼其衝要,遂與諸軍逆擊敗之。”
在發現曉風2016黑岳飛前,有一些人都說岳飛有打過敗仗。
回覆列表
-
1 # 為國釣魚
謝友邀
這個問題很有必要作答
岳飛自獨立領軍以來未嘗一敗
“所向必克,寇始畏其威也”~宋高宗.趙構
關於《金史》中嶽飛的敗績怎麼理解,這個問題從簡單的入手
一.《金史.完顏昂(奔睹)》,天眷二年敗岳飛於東平金天眷二年是公元1139年,即南宋紹興九年,此時正是宋金第一次和議期,宋金並未發生大規模交戰
東平府在山東,岳飛部駐屯鄂州、襄陽,如果要攻擊東平,有兩條路線
1.穿過淮西張俊轄區,由南向北攻擊
2.打穿河南,由西向東攻擊
天眷二年前後,根本沒有岳飛部正規軍出現在東平的可能。如果不是金史吹牛,就只有一個可能:天眷三年(紹興十年)東平府附近出現了一支打著岳飛旗號的忠義軍
沒有完顏昂與之交戰的記錄,證明了什麼?
一支打著岳飛旗號的民兵都能對完顏昂形成威懾
二.《金史.僕散渾坦》天眷二年敗宋護糧軍七百餘人,多所俘獲汴京往南→朱仙鎮→蔚氏縣→鄢陵縣
鄢陵出現了宋軍運糧隊,證明鄢陵已經成為宋軍後方,與《宋史.岳飛傳》朱仙鎮大捷,《三朝北盟會編》穎昌大捷後岳飛欲深入,《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呂中大事記》岳飛朱仙鎮大捷等記載相符
“劉政捷於中牟”~《宋史.牛皋傳》,中牟離汴京也僅一天路程
換句話說,金軍在戰場上一敗塗地,偷襲一支宋軍運糧隊成功並不能改變戰場態勢
何況,居然有與運糧隊交戰的記載,“敗宋軍運糧餉軍”,證明岳飛所部即便後勤部隊也有與金軍精銳騎兵交手的勇氣
這條史料剛好可以作為朱仙鎮大捷的旁證
三.《金史.完顏宗秀》敗岳飛部於毫、宿之間
稍微對宋金紹興十年戰爭有一點了解的人就明白,這一條純粹是金人搞錯了亂寫
紹興十年,受張俊節制的王德收復宿州,二人合兵又嚇跑了金毫州守將酈瓊,張俊留宋超帶著一千人守毫州,然後全軍班師避雨。這也是造成岳飛部“孤軍無援”的主要原因
這時,岳飛在河南,與毫、宿還隔著劉錡防守的順昌(安徽阜陽)
河南之戰結束,金軍反攻毫州,宋超跑了路
完顏宗秀把張俊的自在軍當作了岳飛部,誇耀戰功
以下是重點要談的馬家渡之戰
四.《金史.王伯龍》天會六年敗岳飛等人於採石,與《會編》和《要錄》比對一下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四》
首先,《金史》在時間上又搞錯了,金天會六年即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然而馬家渡之戰發生在建炎三年十一月
其次,《金史》在突破點也搞錯了,金軍攻採石數次,一直未能得手,於是轉向馬家渡方向~《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十九》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四》
《會編》在這條史料上漏了一個字,陳淬應為“都統制”,沒有出現其他人的名字
陳淬戰死軍潰,金軍渡江毫無阻擋
與《要錄》作比對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十九》
杜充聽聞金軍快到了,就沿著長江布了個一字長蛇陣,自己領大軍躲在建康城裡等著捱打
聽說金軍在張超的防區取得突破,杜充急忙派都統制陳淬領著岳飛等十七位統制領三萬士兵赴援,再調王(王燮)領一萬三千人支援陳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十九》
陳淬所部與金軍在馬家渡交戰十幾回合不分勝負,支援陳淬的王(王燮)聽說渡口失守,撒腿就跑。從而引起諸軍混亂,陳淬部力不能支,退屯蔣山後戰敗軍潰
再與《會編》比對~《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四.中興遺史》
馬家渡之戰的過程在兩書中高度吻合,從而也可以得結論:
導致戰敗的首要責任人是杜充,嬰城自保,應敵無方;直接責任人是王(王燮),怯敵畏戰,臨陣脫逃
而陳淬與十七位統制與金軍進行了英勇的戰鬥,可惜被豬隊友給坑了
再與宋史比對~《宋史.岳飛傳》
那句“充遣飛等迎戰”可把歷史小白們誤導慘了
在這場軍事災難中,不指責杜充、王(王燮),卻讓岳飛一個兵不過兩千的團級幹部承擔責任,嶽黑的邏輯真踏馬醉人
綜合以上岳飛的“敗績”,只能證明
金軍做夢都在YY打敗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