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二年(675 ),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王福畤,途經江南時寫下這首《採蓮曲》,《採蓮曲》雖樂府曲名,雖是襲用樂府舊題,寫的卻是江南農村的真實生活。蓮即荷花。詩歌透過對採蓮女子的形象塑造和心理刻劃,表現出她們對征夫的深切思念和無限幽怨。詩人熱情讚美和平寧靜的勞動生活,對勞動人民所承受的戰爭苦難深寄同情。
這是一首以七言為主的敘事詩,按情節的發展,可分為三個大段落。
“採蓮歸,綠水芙蓉衣”,全詩採取倒敘手法,實是故事的結尾。採蓮歸來水溼衣裙,芙蓉指的不是荷花,梁元帝的《採蓮曲》寫道:“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綠水芙蓉衣”,在讀者眼前所浮現的不正是面如蓮花,衣雜荷葉香的動人畫面嗎?這個開頭短小精彩,有著高度的藝術概括力。 從“秋風起浪鳧雁飛”句起,到“還羞北海雁書遲”句止,為詩的主要敘事部分。這一大段中又可分為幾個小層次。首先“秋風起浪鳧雁飛,桂櫂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點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在秋風吹起層層浪花的溪流裡,採蓮女子駕著小舟輕盈地向蓮塘駛去,受驚的野鴨、雁兒陣陣飛起。生活的如平靜的水面般美好,其實那“秋風起浪鳧雁飛”,已激起她內心情感的漣漪。“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採蓮今已暮。”為第二個層次,先寫採蓮女子極目遠眺,只見綠葉紅花,好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這景緻與從前一樣,物是人非,豈能不令人感慨!舟兒漸行漸近,蓮塘裡飄來歌曲聲,越來越清楚,聲聲訴的盡是相思苦情。
這目睹耳聞,使採蓮女子胸中掀起了重重波浪:美好的日子不會久留。她思念,她怨尤:“塞外征夫猶未還”!“猶”字頗具分量,表達了離別已久遠思之切,怨之深。“江南採蓮今已暮”,既寫實也兼比興,意為光陰易逝,就像採蓮,轉瞬就到黃昏;人生短暫,倏忽就到遲暮。這裡透過對採蓮女子相思苦的描述,揭開和平寧靜生活的表象,使人洞見處於太平盛世的勞動人民的真實的悲苦的一面。可以想象,生活在富饒美麗的江南女子,若不是對外戰爭使夫妻分離,她的生活本應是幸福美滿的。“今已暮,採蓮花,渠今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採蓮花。”這第三層是寫採蓮女子對征夫表白忠貞的愛情和寬慰征夫的。說她既不會像倡婦對待蕩子那樣對待他,也不會像秦羅敷那樣有碰到使君糾纏的麻煩。她雖被思念所折磨,性格卻很豁達、堅強。“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似頰。”此為第四層,是寫採蓮女子在採摘蓮花時,將自己與花相比。荷花開得那麼稠密,並蒂連枝且有綠葉相伴,而自己,卻是形單影隻。荷葉雖翠但比不上自己的秀眉,荷花雖紅但賽不過自己的面頰。她對自己的美貌自我欣賞,自我陶醉。“女為悅己者容”人雖美卻無人欣賞,於是欣賞與陶醉之中,悲辛、懊喪也與之俱來。“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故情無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這最後一層裡是寫採蓮女子嘆息紅顏不能長駐。她自矜青春美貌,又自憐形單影隻。她的心上人不在身邊,青春不能常葆,待丈夫歸來青春或許已不再,不由得望著他們分別的地方惆悵感傷,回憶起從前“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的情景。那舊時的甜情蜜意的痕跡已經難覓,眼前是一片新的花枝。物換景移了,而我的那顆心卻依舊沒變。“不惜西津交佩解”,是反用鄭交甫遇仙女的典故,說明雖然飽受相思,她與征夫的愛情至今也不後悔。而她對丈夫的遲遲不來信,卻感到不滿。她不忍心責備丈夫不給自己寫信,只說“北海雁書遲”,這裡用的是蘇武的典故,意謂路途遙遠,音書不能早日順利到達。但採蓮女似乎絲毫不認為丈夫不來信,意味著可能負傷或戰亡,她抱著美好的希望在等待。這段詩可以說是採蓮女子的內心獨白。從這獨白裡可以看出她的心地是多麼光明、純潔與善良。
上元二年(675 ),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王福畤,途經江南時寫下這首《採蓮曲》,《採蓮曲》雖樂府曲名,雖是襲用樂府舊題,寫的卻是江南農村的真實生活。蓮即荷花。詩歌透過對採蓮女子的形象塑造和心理刻劃,表現出她們對征夫的深切思念和無限幽怨。詩人熱情讚美和平寧靜的勞動生活,對勞動人民所承受的戰爭苦難深寄同情。
這是一首以七言為主的敘事詩,按情節的發展,可分為三個大段落。
“採蓮歸,綠水芙蓉衣”,全詩採取倒敘手法,實是故事的結尾。採蓮歸來水溼衣裙,芙蓉指的不是荷花,梁元帝的《採蓮曲》寫道:“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綠水芙蓉衣”,在讀者眼前所浮現的不正是面如蓮花,衣雜荷葉香的動人畫面嗎?這個開頭短小精彩,有著高度的藝術概括力。 從“秋風起浪鳧雁飛”句起,到“還羞北海雁書遲”句止,為詩的主要敘事部分。這一大段中又可分為幾個小層次。首先“秋風起浪鳧雁飛,桂櫂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點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
在秋風吹起層層浪花的溪流裡,採蓮女子駕著小舟輕盈地向蓮塘駛去,受驚的野鴨、雁兒陣陣飛起。生活的如平靜的水面般美好,其實那“秋風起浪鳧雁飛”,已激起她內心情感的漣漪。“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採蓮今已暮。”為第二個層次,先寫採蓮女子極目遠眺,只見綠葉紅花,好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這景緻與從前一樣,物是人非,豈能不令人感慨!舟兒漸行漸近,蓮塘裡飄來歌曲聲,越來越清楚,聲聲訴的盡是相思苦情。
這目睹耳聞,使採蓮女子胸中掀起了重重波浪:美好的日子不會久留。她思念,她怨尤:“塞外征夫猶未還”!“猶”字頗具分量,表達了離別已久遠思之切,怨之深。“江南採蓮今已暮”,既寫實也兼比興,意為光陰易逝,就像採蓮,轉瞬就到黃昏;人生短暫,倏忽就到遲暮。這裡透過對採蓮女子相思苦的描述,揭開和平寧靜生活的表象,使人洞見處於太平盛世的勞動人民的真實的悲苦的一面。可以想象,生活在富饒美麗的江南女子,若不是對外戰爭使夫妻分離,她的生活本應是幸福美滿的。“今已暮,採蓮花,渠今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採蓮花。”這第三層是寫採蓮女子對征夫表白忠貞的愛情和寬慰征夫的。說她既不會像倡婦對待蕩子那樣對待他,也不會像秦羅敷那樣有碰到使君糾纏的麻煩。她雖被思念所折磨,性格卻很豁達、堅強。“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似頰。”此為第四層,是寫採蓮女子在採摘蓮花時,將自己與花相比。荷花開得那麼稠密,並蒂連枝且有綠葉相伴,而自己,卻是形單影隻。荷葉雖翠但比不上自己的秀眉,荷花雖紅但賽不過自己的面頰。她對自己的美貌自我欣賞,自我陶醉。“女為悅己者容”人雖美卻無人欣賞,於是欣賞與陶醉之中,悲辛、懊喪也與之俱來。“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故情無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這最後一層裡是寫採蓮女子嘆息紅顏不能長駐。她自矜青春美貌,又自憐形單影隻。她的心上人不在身邊,青春不能常葆,待丈夫歸來青春或許已不再,不由得望著他們分別的地方惆悵感傷,回憶起從前“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的情景。那舊時的甜情蜜意的痕跡已經難覓,眼前是一片新的花枝。物換景移了,而我的那顆心卻依舊沒變。“不惜西津交佩解”,是反用鄭交甫遇仙女的典故,說明雖然飽受相思,她與征夫的愛情至今也不後悔。而她對丈夫的遲遲不來信,卻感到不滿。她不忍心責備丈夫不給自己寫信,只說“北海雁書遲”,這裡用的是蘇武的典故,意謂路途遙遠,音書不能早日順利到達。但採蓮女似乎絲毫不認為丈夫不來信,意味著可能負傷或戰亡,她抱著美好的希望在等待。這段詩可以說是採蓮女子的內心獨白。從這獨白裡可以看出她的心地是多麼光明、純潔與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