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814742346080

    刻奇與媚俗的詞源同為德語Kitsch,前者因為昆德拉的流行,在中文世界更熟悉一些,有些音譯為刻奇,有些意譯為媚俗。但在昆德拉的文字意境中,Kitsch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感動、討好自我與矯情的意思;而媚俗更多的是討好別人。在藝術方面,媚俗還代表著一種藝術風格,即媚俗藝術,代表著對高雅藝術的反叛。但這三者都帶有低劣、虛偽、虛假、欺騙與廉價的性質,而且它們的反面本身也是屬於它們,因為Kitsch並沒有一個鮮明確定的對立概念,它的反面無法被定義。媚俗(kitsch)在德語中有很多同義詞與或近義詞,比如schund(低劣、下流)或trivial(平庸、陳腐),文學上有Schundliteratu或Trivialliteratur這樣表示媚俗作品的合成詞,而在藝術和美學概念上,西班牙語cursi(庸俗藝術)與媚俗藝術概念相近,即壞趣味的欺騙與自我欺騙,但這仍無法準確定義媚俗藝術的概念;媚俗的概念流傳很廣,但它定義不準確,媚俗無法從單一的觀點得到確定,它並沒有一個鮮明確定的對立概念。媚俗藝術帶有極強的貶義意味,同時又因為它的開放特性而被加以廣泛的主觀性使用,它可以用於建築、風景、傢俱、繪畫與雕塑、音樂、電影和電視節目、文學,以表示一切服從趣味判斷之物,米蘭昆德拉的在文學上使用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只不過他把它改造成了面對自我的“媚俗”。而媚俗藝術多是為了宣傳和娛樂而產生,它隱含有審美不充分的概念,這經常表現為藝術作品的形式特性不適合其文化內容或意圖,比如用來掛在明顯位置以便用來誇耀的梵高真跡作品,或大量價格低廉、與藝術幾近無關之物被賦予美學意義,得到了本該給予真正的藝術品的敬意,比如種種帶有復古意味的爛鞋子、破瓶子等“古玩”遺物被用來寄託自己對逝去的美好世界的懷念之情。媚俗藝術的本質是沒有“歷史深度”而是現代的,它更多的是開啟了第一個重要的通俗文學和藝術運動的浪漫主義的後果,浪漫主義丟掉了所有具有超越性審美理想,美不再是絕對而不可抵達的,人們可以透過具體而有限的藝術作品中的內在性來理解它。媚俗藝術與浪漫主義具有共同的懷舊特性,被用來擺脫有害或乏味的現實慾望,滿足人們內心的情感需求。我們可以把媚俗藝術看作已被腐化的浪漫主義形式。媚俗藝術具有壞趣味的特性,更多的是意識形態出於對操縱大眾的需要而產生的趣味幻覺,媚俗藝術不再包含一種無法被還原的“審美自律性”的特點,它具有具體的動機和因由,從而更加適應大眾文化與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更好地滿足意識形態的目的,儘管它具有虛假的審美意識。儘管可以用真正的藝術作品來用於炫耀等目的而表現出來。在當代,它更多的表現是低成本的、可複製的工業複製品,它們可以大量滿足大眾消費者的壞趣味,有低等的媚俗藝術,也有作為富人專利的豪華的媚俗藝術,比如十九世紀後半期的“美好時期”的、喜歡奢華趣味的國王貴族們。媚俗藝術更多的是一種資產階級或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的表達。媚俗的趣味與審美的趣味截然相反,它幾乎包含有除了審美趣味之外的其他特性,如獲取的、享樂主義的、獲取的、功能主義的等等。其中我們可以用中產階級特有的享樂主義來說明媚俗藝術的本性,這種享樂主義是一種中間路線、放鬆、帶有補償性質的享樂主義,媚俗藝術在中產階級的表現為一種有計劃、有意識地逃避日常現實的努力:在時間上(逃入個人的從前與過去、逃入歷史牧歌、逃入冒險的未來等等),在空間上(逃入想象中的異邦或某個遠方世界),在實際層面上,儘可能減少家務勞動,更多樣的玩樂方式(這些媚俗作品是由文化工業生產出來的),媚俗藝術具有的寬容、無規則、不受任何批評意識約束的開放特性正好符合中產階級對於開放、無偏見、渴望新經驗的享樂主義的需要。然而這種享樂主義是無比膚淺的,僅僅為滿足心理消費慾望而產生的。現代消費社會里,媚俗藝術是“有效率”的藝術,它拋棄了“藝術無效率定律”,以便能夠更好地模仿、複製與批次生產。它常常與中產階級共生,媚俗藝術實際上就是中產階級的審美趣味,它可以滿足社會地位象徵的需要,也可以讓人虛幻地逃離當今日常生活沉悶乏味與無意義性,讓現代人感到放鬆與快樂,填補了現代普遍的精神空虛,而它的符號學上的含混性也意味著商業上的可得性,再加上現代反精英大眾化的趨勢,於是它得以流行開來。因此,媚俗藝術是無法被準確定義的,我們只能大概地界定,即它是現代的、工業化的,專門為大眾消費而批次生產的虛假藝術,具有審美欺騙與自我欺騙的特點,媚俗藝術具有一定量的價值與美學真理,我們也可以借媚俗藝術通往真正的審美世界。傻瓜被騙之後也可以變得聰明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眼睛屬於什麼眼型的啊?該怎麼化妝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