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說一個小細節:扇子。
唐國強版的
羽扇、綸巾,這都是一種雅緻,如何讓這種雅緻鮮活起來才是個問題。
老三國借鑑了戲曲裡的東西:略帶蘭花指拿扇子、扇肩。
突出諸葛亮的“奇雅”的名士風流氣質,不覺得慢悠悠地扇著肩也會讓人物顯得從容淡定,個人氣場更加強大嗎?
而王、陸版的扇子,真是扇風去了,少了許多文人雅趣。
陸版諸葛搖扇
王版諸葛搖扇
補充一下,再從人物表現手法來比較一下吧。
一、諸葛亮的形象
諸葛亮的形象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各不同。
1.三國志
譯文:亮年輕時就才華超群,氣概英武,身高一米九,相貌堂堂,時人均以為他不同凡響。
2.三國演義
外在形象容易表現,找個個子高身材好相貌不錯的男生,穿上相應的服裝,都可以差不多。不動不說話,唐、陸、金版差別不大,王洛勇老師的諸葛只有老年形象先不談。
二、英霸之器、逸群之才和自比管、樂的自信如何表現?
一個27歲未出茅廬,常自比管、樂的青年,在40多歲的梟雄面前縱橫天下大勢,並且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
這是什麼感覺?是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縱橫捭闔、自信非凡的諸葛亮躍然於心呢?那怎麼才能表現出這份才華和自信呢?
談戀愛可以說一個人外在平平,相處久了會慢慢發現其內在,但是電視劇不行誒,怎麼讓觀眾較直觀感受到?
1.肢體動作
唐版的諸葛會有很多形體動作,意氣風發、大開大合、有收有放、揮灑自如。一個才華橫溢、氣概英武、自信的諸葛亮呈現在螢幕上,沒有這份才華和自信,怎麼敢在劉備面前這樣?
唐版諸葛分析戰略要地時在揮灑:
在揮灑之餘也會收,不至於輕狂。
隨後轉身、拱手,開始為劉備說規劃,意氣風發時也不忘對劉備表達尊敬之意:
陸版的諸葛則是坐著說,唯唯諾諾的儒生感,像是我們現在面試一般,沒什麼不好,但是對比唐版就缺少那份氣概和自信。
2.面部表情
隆中對,提到東吳時唐版的表情神態豐富,而陸版還是那個樣子。
接下來這個,張昭拿諸葛自比管、樂發難。聽完後,同樣是的笑,唐版是哂笑、帶譏諷,陸版則好像自覺尷尬,低頭乾笑。
陸版,舌戰群儒,看不到他搖幾次扇。舌戰群儒張昭說話時,諸葛幾乎全程直挺挺站著,很僵硬,像在被教育。(這裡不放圖了,因為他一直不搖扇,參考他前邊的圖即可。)
唐版,舌戰群儒,即使對方說話、走動時,也依然在搖扇。動作上比較淡定,但是面部表情卻有認真,這一個反差對比真是很妙。如果動作、表情皆淡定,不免讓人物很飄、過於神;如果動作、表情皆嚴肅,又會丟了諸葛的那份從容自信。
這個表情真的很經典,既有認真又帶著一絲譏笑。
新三國槽點非常多,比如這張圖:
1.諸葛亮與魯肅進門,張昭居然坐在最靠近門的位置。文臣領袖坐門口不合適吧?
2.互相見過之後,不等孔明入座,立刻發難,太太太不禮貌了。不懂待客之道?老版是互相打招呼後,等孔明入座後才開始。
3.這麼多文臣,其他文臣戴冠,張昭和魯肅就戴根簪子。文臣領袖裝束還不如其他文臣。
4.看臺詞,新版張昭發難後說:在下直言相告,先生雅量。老版則是:在下愚直之言,請勿怪罪。
5.舌戰群儒,新版基本是張昭和諸葛站在門口說完,老版則是好幾人輪流向孔明發難,哎。
完
只說一個小細節:扇子。
唐國強版的
羽扇、綸巾,這都是一種雅緻,如何讓這種雅緻鮮活起來才是個問題。
老三國借鑑了戲曲裡的東西:略帶蘭花指拿扇子、扇肩。
突出諸葛亮的“奇雅”的名士風流氣質,不覺得慢悠悠地扇著肩也會讓人物顯得從容淡定,個人氣場更加強大嗎?
有扇子的不妨可以試試這種扇法,我們普通人抓著扇柄扇肚子,那是武將的扇法,有一集張飛搶過諸葛亮的扇子就扇過風。老三國的經典就是這樣許多地方強迫症一般摳細節。而王、陸版的扇子,真是扇風去了,少了許多文人雅趣。
陸版諸葛搖扇
王版諸葛搖扇
補充一下,再從人物表現手法來比較一下吧。
一、諸葛亮的形象
諸葛亮的形象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各不同。
1.三國志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譯文:亮年輕時就才華超群,氣概英武,身高一米九,相貌堂堂,時人均以為他不同凡響。
2.三國演義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外在形象容易表現,找個個子高身材好相貌不錯的男生,穿上相應的服裝,都可以差不多。不動不說話,唐、陸、金版差別不大,王洛勇老師的諸葛只有老年形象先不談。
二、英霸之器、逸群之才和自比管、樂的自信如何表現?
一個27歲未出茅廬,常自比管、樂的青年,在40多歲的梟雄面前縱橫天下大勢,並且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
這是什麼感覺?是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縱橫捭闔、自信非凡的諸葛亮躍然於心呢?那怎麼才能表現出這份才華和自信呢?
談戀愛可以說一個人外在平平,相處久了會慢慢發現其內在,但是電視劇不行誒,怎麼讓觀眾較直觀感受到?
1.肢體動作
唐版的諸葛會有很多形體動作,意氣風發、大開大合、有收有放、揮灑自如。一個才華橫溢、氣概英武、自信的諸葛亮呈現在螢幕上,沒有這份才華和自信,怎麼敢在劉備面前這樣?
唐版諸葛分析戰略要地時在揮灑:
在揮灑之餘也會收,不至於輕狂。
隨後轉身、拱手,開始為劉備說規劃,意氣風發時也不忘對劉備表達尊敬之意:
陸版的諸葛則是坐著說,唯唯諾諾的儒生感,像是我們現在面試一般,沒什麼不好,但是對比唐版就缺少那份氣概和自信。
2.面部表情
隆中對,提到東吳時唐版的表情神態豐富,而陸版還是那個樣子。
我記得陸版的諸葛在隆中對時直呼“劉邦”,漢室未亡,劉備立志匡扶漢室,在他面前直呼劉邦的名諱是不是有點過?接下來這個,張昭拿諸葛自比管、樂發難。聽完後,同樣是的笑,唐版是哂笑、帶譏諷,陸版則好像自覺尷尬,低頭乾笑。
再看一個,不看唐國強,就看一個配角。老三國舌戰群儒步騭(子山)向孔明發難,質問孔明是否想學蘇秦張儀做說客遊說東吳。誰知孔明說蘇秦張儀乃真豪傑balabala,這時步鷲就慌了,看看配角的表情是怎麼演繹的。3.搖扇的頻率陸版,舌戰群儒,看不到他搖幾次扇。舌戰群儒張昭說話時,諸葛幾乎全程直挺挺站著,很僵硬,像在被教育。(這裡不放圖了,因為他一直不搖扇,參考他前邊的圖即可。)
唐版,舌戰群儒,即使對方說話、走動時,也依然在搖扇。動作上比較淡定,但是面部表情卻有認真,這一個反差對比真是很妙。如果動作、表情皆淡定,不免讓人物很飄、過於神;如果動作、表情皆嚴肅,又會丟了諸葛的那份從容自信。
這個表情真的很經典,既有認真又帶著一絲譏笑。
而表達譏諷之意,除了表情外,唐也用過形體動作。不禮貌的雙手背後(盛氣凌人之姿),上下打量對方(帶有譏諷之意),逸群之才、英霸之器、縱橫捭闔,誰表現的更鮮明不用說了吧?新三國槽點非常多,比如這張圖:
1.諸葛亮與魯肅進門,張昭居然坐在最靠近門的位置。文臣領袖坐門口不合適吧?
2.互相見過之後,不等孔明入座,立刻發難,太太太不禮貌了。不懂待客之道?老版是互相打招呼後,等孔明入座後才開始。
3.這麼多文臣,其他文臣戴冠,張昭和魯肅就戴根簪子。文臣領袖裝束還不如其他文臣。
4.看臺詞,新版張昭發難後說:在下直言相告,先生雅量。老版則是:在下愚直之言,請勿怪罪。
5.舌戰群儒,新版基本是張昭和諸葛站在門口說完,老版則是好幾人輪流向孔明發難,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