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75452162332

    一、西晉與東晉

    1、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吳,完成統一。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北方陷於混亂,史稱五胡亂華。

    2、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五胡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二、南朝

    1、劉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共60年。

    2、齊(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4年,但由於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

    3、梁(502-557年)歷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

    4、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的王朝,加之統治者又極度腐敗,最終喪亡於北方強敵之手。

    三、北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於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號稱帝,逐步併吞十六國中的夏、北燕、北涼諸國。從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歷十七帝、171年。

    2、東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權臣大將高歡脅迫,逃往關中。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孝靜帝,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史稱東魏。公元550年為高洋所代,東魏共歷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關中,將領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寶炬為魏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公元557年為宇文覺(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歷三帝、24年。

    4、北齊,公元550年東魏大將高歡的兒子高洋奪取東魏政權稱帝,國號齊,建都於鄴,為與南朝的蕭齊區別,史稱北齊,因皇室姓高,故亦稱高齊。公元577年為北周所滅,共歷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將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奪取西魏政權稱帝,建國號周,都於長安,史稱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稱宇文周。公元577年滅北齊,統一中國北方。公元581年為隋楊堅所代,共歷五帝、25年。

    1、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的主要特點:

    第一,南北經濟趨於平衡。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發展相對緩慢。黃河流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心,秦漢時期,南北方經濟發展差距很大。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大規模的戰亂多發生在北方並且時間持續很長,使得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而南方則相對穩定,使得南方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這樣南北經濟開始趨於平衡,以北方黃河流域為重心的經濟格局開始改變。

    第二,士族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士族制的發展和統治者崇信佛教,導致地主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惡性膨脹,造成土地和勞動力的大量流失。

    第三,商品經濟總體水平較低。由於戰亂,不少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加上南方剛剛開發,商品經濟發展緩慢。

    第四,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由於民族融合的加強,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之間的聯絡密切,並逐漸融合為一體。各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同時也為隋唐時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2、在南北朝時期,朝代常因為軍權流入權臣手中而更替。南朝的軍事制度大至延續東晉募兵制。北朝在軍事制度方面,在北魏初期採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統一華北後逐漸成為世兵制。北朝後期出現府兵制,成為隋唐兵制的基礎。

    南朝兵種以步兵和水軍為主,騎兵較少。兵源原本來自世兵制。但是因為戰爭的消耗、士兵的逃亡和被私家分割,部分兵戶變為民戶,兵源趨於枯竭,於是改以募兵制為主。南朝軍隊區分為中軍(亦稱臺軍)及外軍。中軍直屬中央,平時駐守京城,有事出徵。在南朝宋時,宋武帝劉裕加強皇宮兵力,以圖扭轉東晉以來外強內弱的局面。然而,由於宗室自相殘殺而失敗,歷朝屢次有篡位之事發生。外軍則歸各地都督管制。都督多兼刺史,而且常與中央抗衡。

    北朝方面,北魏軍隊在初期以鮮卑騎兵為主力,其補給是由各部自行掠取。在統一華北過程中,漢族逐漸加入軍隊。當攻城戰增加後變為步、騎兵混合。之後步兵成為主力兵種。北魏統一北方後,軍隊分為中軍、鎮戍兵和州郡兵。中軍在平時守衛京城,有事則成為對外作戰的主力。鎮戍兵是為保衛邊防而設定的。鎮相當於州、戍相當於郡。初時僅設於北部邊境,後來擴充套件到南部邊境。州郡兵,是維持諸州治安的軍隊,有時也充作鎮戍兵或是隨軍出征。北魏後期也逐漸形成固定的兵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把綠蘿養的更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