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家小客棧

    在很早以前就有年終獎,最初發年終獎還是在東漢時期。在漢代年終獎被稱作臘賜,意思是每年的臘月發年終獎,準備過年的物資,根據官員等級不同發放臘賜,最高可以超過全年的工資呢。在史料的記載中,其中大將軍和三公有20萬的錢,據說當時他們的工資才17500錢,這樣的年終獎,比工資都多,羨慕,肉類是發放的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進還有候是15萬,每一個人解決的文武百官都會受到臘賜,連卿都有10萬,校尉5萬,尚書都能達到3萬,侍中還有將和大夫有2萬,千石,六百石各7000。

    宋代的文武百官的年終獎比較少,工資給的比較高,每年的冬至會給他們發年終獎,宰相級別的國家重臣,以及封王大臣等,只有5只羊,5石面、兩石米、兩罈子黃酒,跟東漢時期比起來真的是少的太少了,宋朝的一石是66公升,裝米大概是50公斤,面是30公斤,5石面才是150公斤,兩石米是100公斤,加起來才值幾千塊錢而已,但是他們工資能夠給到1萬貫,是工資加上補貼,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年終獎不算什麼,太少了,還不如工資呢。

    清朝的皇帝都是用荷包賞賜大臣,歲歲平安荷包,歲末的時候皇帝賜給蒙古親王的荷包裡一般情況裝有各色的玉石八寶。小荷包裡有金銀八寶。還有一個小荷包裡面裝有金銀錢四枚,可以說非常豐厚的年終獎。

    對於年終獎的渠道,各個朝代都不一樣,各個階級也不太一樣,有的衙門透過高利貸的方式賺錢,或者直接哪集資款來經商,投資房產,酒,鹽之類的必賣品,這樣的經營利潤翻倍,因為衙門都是壟斷形式,他們還有職權的優勢,這樣掙來的錢如果賠了就公款衝賬,如果賺了就歸了自己,還可以向上笑納,也可以給自己的下屬在過年的時候發個紅包。其實在唐朝和宋朝的時候都是允許向民間放高利貸的,這樣可以解決官員的俸祿問題,自己進行創收,朝廷放本錢,官吏們自己研究創收,放貸的期限可以是幾天,也可以是幾年,獲得利潤之後國家財政會抽取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官員自己留下了,這裡面就包含了年終獎,掙得多就得的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的教育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