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afmp23793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意思包括:

    1、宋代朱熹《春日》原文: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譯文: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2、唐代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譯文: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連成一片。幾隻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最愛的湖東美景百遊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3、唐代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原文: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譯文: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4、唐代杜牧《江南春》原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譯文: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

    5、唐代韓愈《晚春》原文: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譯文: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鬥豔,人間萬紫千紅。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豔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6、北宋蘇軾《蝶戀花·春景》原文: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譯文: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風吹得越來越少,天涯路遠,哪裡沒有芳草呢!圍牆裡有位少女正蕩著鞦韆,圍牆外行人經過,聽到了牆裡佳人的笑聲。笑聲漸漸就聽不到了。聲音漸漸消散了。行人悵然,彷彿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

  • 2 # 使用者2213972807437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譯文 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註釋 1、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尋芳:遊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光風景。 7、等閒:平常、輕易。“等閒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春風。 賞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詠春。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創作背景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首是作者春天郊遊時所創作的遊春觀感,而根據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這首詩創作之時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佔,作者也未曾北上到達泗水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癢的感覺是怎麼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