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撩劇小王子

    很多人奇怪為什麼一個話都講不清楚、成天戴著頂鴨舌帽的人能讓那麼多人為之瘋狂,但對於年輕人來說,周杰倫不出名才讓人奇怪,因為他那不知道到底是真實的還是包裝出來的形象,簡直就是現代年輕一族的夢中自己——害羞內向,卻造就一種超酷的感覺;擁有讓人豔羨的曠世才華,但低調而不囂張;內心張揚自我,卻為人平和……這種種一切,都似乎是應這個時代的特徵而生,正是現在的學生們所渴望——幾乎每個男生都在幻想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幾乎每個女生都在幻想自己找到這樣的男朋友。所以,周杰倫想不紅都難;所以,一個78年出生的人,卻成為了80年代的代名詞;所以,當年吳宗憲費盡心思將他包裝出來,現在卻無人能掩蓋其鋒芒,更別說取代他的地位。 中國移動、百事可樂、松下,眾多大品牌邀請他成為代言人,而那些廣告語簡直就是為他寫的:“我的地盤聽我的”、“突破渴望”、“不走尋常路”等等等等,似乎除了他,再也找不到另外一個更能將其闡述得淋漓盡致的人。想想另一個78年出生的女生——孫燕姿,那捨我其誰的才氣,一切自己安排的個性,以及“年輕無極限”的心態,你就會明白:張揚、自我的個性,是這一男一女成為小天王、小天后的深層次原因。 7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人都對周杰倫的歌不感興趣,認為含糊不清,滿嘴大舌頭;旋律平淡,不激情不抒情;歌詞亂七八糟,不知所云。但其實,這些正是周杰倫吸引人的地方。大舌頭?那叫饒舌,看看大洋彼岸的歐美,流行音樂的排行榜,永遠都是饒舌樂的天下,痞子阿姆、吹牛老爹,成為了年輕人心中的神。和歐美年輕人一樣吃麥當勞、KFC的中國年輕人,又有什麼理由會不喜歡這樣的大舌頭呢?說到旋律平淡,我不是鑽研音樂的,不明白什麼叫R&B,但我知道,這種平淡的旋律才是現在年輕人愛聽的。早上坐車的時候,車裡放著張國榮早期的歌,爵士風格的編曲,那鏗鏘有力的“嘣查查”查點讓我暈過去了,只好讓司機將聲音調小點。說實話,我很討厭這種節奏強烈的音樂。 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同樣如此,他們沒經歷過風波,沒吃過苦頭,所走過十幾年、二十年人生歷程平淡無奇,不象父輩那樣抓生產促革命、上山下鄉、抗起槍自衛反擊、趕洋潮出國淘金,“速時代”的特色讓他們失去耐心,歐美港臺的快速文化讓他們也追求快節奏;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心隨著音樂一上一下,他們就想跟旋律哼哼哈哈;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想聽別人在耳朵旁邊循循誘導,拖沓的說教是他們最討厭的;他們喜歡有創意的東西,不喜歡一成不變的老套。所以,周杰倫歌曲中那沒節奏感的音樂卻有節奏的叩打著他們的心靈,那不按常規卻盡現文字之美的歌詞鑽進了他們的腦袋,他們能不喜歡嗎? 從《愛在西元前》的上古異域風情,到《東風破》的近代中國風韻; 從《雙截棍》的極度自我,到《最後的戰役》的無盡悲傷; 從《將軍》的咄咄逼人,到《爸,我回來了》的苦苦哀求; 從《七里香》甜甜蜜蜜的初戀記憶,到《龍捲風》轟轟烈烈的愛情哲學; 從《世界末日》的“頹廢也是另一種美”,到《蝸牛》的“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 …… 周杰倫的音樂才華確實讓人驚歎,讓人仰慕,讓人不相信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人。他和另外一個十棍子都打出一句話來的鬼才方文山簡直就是絕配,兩個人一個弄曲,一個玩詞,將中國流行音樂攪得翻天覆地,唱片熱銷,獎項似乎就是為他們設定的,同時代的音樂人只是成為註腳。不要懷疑他們能否成為經典,因為那是必然的!雖然現在快餐時代的殘酷性讓人的記憶力下降,但當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掌握話語權後,他們就會把他們的偶像當成主流文化的標誌,就像60年代的人追憶羅文,70年代的人懷念BYOND一樣。 抓住一代人的心理、影響一個時代的人群的流行符號是不可能成為流星的,他必然會成為一種經典,成為一個永恆!也許會有更卓越的人出現,取代了他,或者下一代的觀念改變了,追求別的夢想,但十年、二十年過去後,人們在回顧自己成長過程的時候,學者在點評歷史的時候,就會想起,曾經有一個人的歌改變了華語音樂。 有一次看一個電視節目,林依倫說聽周杰倫歌的人不見得就明白了歌詞,記住了歌詞。同為嘉賓的高曉松說:“那是你不明白,你沒記住,告訴你,我去聽過周杰倫的演唱會,全場幾萬人,跟著周杰倫唱《雙截棍》,從頭到尾,一個字不落,你說人家沒記住?不要以為你沒記住就認為人家也沒有。”作為主持人的馬東說:依倫,你可能不服,可能心裡委屈,但我想對你說,你被淘汰了,你落伍了! 所以,如果你喜歡周杰倫,不要害怕別人說你幼稚,那是因為你保持了一顆年輕的心,因為你明白了這個時代的現實特徵。 不要懷疑年輕人的審美觀,不要以自己的老成去指責他們所謂的浮躁。你的懷疑、你的指責,對於時代的進步是毫無作用的,仔細想想,我們誰沒被自己的長輩職責過,但我們現在不都成為他們的驕傲?同樣,也要相信比我們年輕的80年代、90年代生人,要記住一句話:“一代更比一代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金庸小說中最有逼格的一句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