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aymon725cnBeta
-
2 # 陽光的味道5766
全球變暖,作物減產,單從植物基因改良有何意義?肚子痛吃點鎮痛片有何意義?把植物改良成抗100℃又豐產,然後開汽車開著空調享受著這些食物,再用手中的鍵盤搖空著各行業的大型機械增加氣溫就有失初衷。
降低氣溫變暖就應從溫室效應著手,多植林,減少耗能高排放高的機械化作業,多用清潔能源,種植作物儘量少用化肥與除草劑,作物邊上的雜草其實間接調節著病蟲害與土壤溼度,以前專家提出一除抗三旱,可事實除草后土發乾,而草叢下的土溼度大。有些人沒事幹研究來研究去卻不綜合考慮問題,農藥化肥激素一個比一個利害,可問題解決了嗎?到如今直接來個轉基因,我想N多年後依然會減產,此起彼伏嘛,初期很理想後期會失望的!
來自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的新研究指出,我們可以對菜花、西藍花、油菜等作物進行基因工程處理,讓它們更能耐受全球氣候的變暖。
研究的重點是找出那些與植物如何釋放種子相關的基因,透過調整這個“基因恆溫器”,那這些種子就能夠在更高的溫度下生長,從而在全球變暖的環境下增加作物的產量。
當然,這也是解決早熟種子傳播問題的一個潛在方法(即豆莢在收穫前就已經裂開了)。
【研究配圖 - 1:更高的溫度,會加速十字花科植物果實的開裂】
研究合著者 Vinod Kumar 博士表示:
這就像是有一個恆溫器在控制種子的散播或豆莢的開裂,在知曉其工作原理之後,就可以在未來重新規劃其在更高溫度環境下的種子傳播。
簡而言之,透過修改此前發現的控制豆莢碎裂的基因 —— INDEHISCENT (IND) —— 即可製作出更耐溫的作物。用 Kumar 博士的話稱:“這是一個可以實現的夢”。
為了驗證溫度都豆莢之間的聯絡,研究員 Xinran Li 博士觀察了擬南芥屬(Arabidopsis)植物的果實隨溫度上升而發生的變化。
結果發現,在更高的溫度下,容易破碎的細胞壁變得更硬了,從而加速了豆莢的碎裂。
為了解這項發現是否適用於其它物種,研究人員又對薺屬(Capsella)、獨荇菜屬(Lepidium)、蕓薹屬(Brassica)植物實施了進一步的觀察,結果發現十字花科成員存在普遍的共性(包括捲心菜、花菜、花椰菜、甘藍、油菜等)。
由 Vinod Kumar 博士和 Lars Østergaard 教授帶領的這項研究發現,為“透過基因改良讓植物應對氣候變化的可替代性方法”鋪平了道路。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期刊上。
【原標題為】
《Temperature modulates tissue-specification programme to control fruit dehiscence in Brassicaceae》
【論文連結】
http://www.cell.com/molecular-plant/fulltext/S1674-2052(18)30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