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日本 “倭”這個稱號最早出現在《漢書·地理志》中。 1784年,在日本九州博多灣口的志賀島上,發現了一枚赤金方印。金印2.8釐米見方,0.8釐米厚,上刻“漢倭奴國王”五字。開始時,無人知曉這金印來歷,經專家考證,才知這是一枚很有價值的中國漢印。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使者來漢朝拜,光武帝賜使者金印紫授。倭奴國王視這金印為權力象徵,十分珍重。後來,日本列島發生內亂,國王害怕金印丟失,將其埋入地下。後來,這位國王死了,國也不復存在,金印在地下埋了1700多年。 金印的重現,實屬偶然。1784年春天,志賀島上一位名叫甚兵衛的農民在田裡挖水渠,碰到一塊大石頭,搬開石頭,發現有一堆卵石,清理卵石時發現了這枚金印。後被藩主黑田齊隆用50兩白銀買去。黑田也不知其來歷,後經專家考證才知它的顯赫身世。 金印非常精美,蛇形紐,鱗狀魚子紋,陰文篆書,筆劃飽滿,方中有圓,章法平而不板,虛實相間,印面古樸、渾厚,為漢印之上品。經鑑定,金印含金量高達95.1%,說明當時冶金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日本人民視這金印為中日自古以來往來的有力證據,被日本人民視為國寶,現陳列在福岡市美術館――特製玻璃櫃中。日本政府將金印發現地闢為公園,稱“金印公園”,入口處有一碑,刻“漢倭奴國王金印發現之處”十一個隸字。公園內豎有一巨大金印印文模型,並立有1974年郭沫若訪問福岡時題詩的詩碑。這裡已成為日本重要的旅遊景點。 “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樣都發音為“yamato”和“大和”一樣都代表日本民族的意思,“倭”字並沒有貶義,此名起源於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曾御封當時日本的君主為親魏倭王,“魏”字去右邊的“鬼”字捨去“魂魄”之意,加上左邊“亻”加上往來的“友人”的意思,於是親魏倭王的所在國家也叫做“倭國”,倭國之名得此由來並延用了很長一段時間 戚繼光是著名的抗倭英雄 倭國又叫大和當是時代裡有推古大王和聖德太子。
是指日本 “倭”這個稱號最早出現在《漢書·地理志》中。 1784年,在日本九州博多灣口的志賀島上,發現了一枚赤金方印。金印2.8釐米見方,0.8釐米厚,上刻“漢倭奴國王”五字。開始時,無人知曉這金印來歷,經專家考證,才知這是一枚很有價值的中國漢印。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使者來漢朝拜,光武帝賜使者金印紫授。倭奴國王視這金印為權力象徵,十分珍重。後來,日本列島發生內亂,國王害怕金印丟失,將其埋入地下。後來,這位國王死了,國也不復存在,金印在地下埋了1700多年。 金印的重現,實屬偶然。1784年春天,志賀島上一位名叫甚兵衛的農民在田裡挖水渠,碰到一塊大石頭,搬開石頭,發現有一堆卵石,清理卵石時發現了這枚金印。後被藩主黑田齊隆用50兩白銀買去。黑田也不知其來歷,後經專家考證才知它的顯赫身世。 金印非常精美,蛇形紐,鱗狀魚子紋,陰文篆書,筆劃飽滿,方中有圓,章法平而不板,虛實相間,印面古樸、渾厚,為漢印之上品。經鑑定,金印含金量高達95.1%,說明當時冶金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日本人民視這金印為中日自古以來往來的有力證據,被日本人民視為國寶,現陳列在福岡市美術館――特製玻璃櫃中。日本政府將金印發現地闢為公園,稱“金印公園”,入口處有一碑,刻“漢倭奴國王金印發現之處”十一個隸字。公園內豎有一巨大金印印文模型,並立有1974年郭沫若訪問福岡時題詩的詩碑。這裡已成為日本重要的旅遊景點。 “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樣都發音為“yamato”和“大和”一樣都代表日本民族的意思,“倭”字並沒有貶義,此名起源於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曾御封當時日本的君主為親魏倭王,“魏”字去右邊的“鬼”字捨去“魂魄”之意,加上左邊“亻”加上往來的“友人”的意思,於是親魏倭王的所在國家也叫做“倭國”,倭國之名得此由來並延用了很長一段時間 戚繼光是著名的抗倭英雄 倭國又叫大和當是時代裡有推古大王和聖德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