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太空是失重狀態。所以宇航員在太空飛行期間都是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而在失重的環境中,宇航員是可以隨意飄,任意倒立的。而從太空回到地球的那一刻,宇航員就會有一種持續倒立之後猛地起身的感覺。這種感覺會使宇航員想站都站不住,所以就只能被人抬著下太空船了。這其實也就是體位耐力下降的表現。

    除了體位耐力下降的影響之外,太空飛行還會影響到宇航員的身體健康,比如說骨丟失、肌肉萎縮等等。所以宇航員在回到地球之後都要接受系統且專業的恢復調理。這個調理期一般分為隔離期、療養期、恢復期,時長4個月左右。不過即使經過調理,宇航員受到的一些身體損害也是不可恢復的。

    拿宇航員來講,不僅需要具備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還有具備豐富且全面的知識儲量以及高超的航空抗壓技能等等。宇航員,或稱航天員,全稱宇宙航天員,則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確定太空飛行的標準則沒有完全統一。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稱為宇航員(astronaut)。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里。到2004年4月18日為止,按照美國的定義共計440人,在太空裡度過了一共27,082個全體乘員天(crew-day,美國的定義),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個全體乘員天。在國際航空聯合會的定義下,只有434人符合資格。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來自至少32個國家。在香港及東南亞,航天員亦稱太空人。

    截至2013年,全世界僅有前蘇聯/俄羅斯、美國、中國三個國家擁有發射載人航天任務的能力。其他國家的宇航員都需要與以上三國合作來完成載人航天任務。自1961年人類首次飛天以來,共有來自38個國家的宇航員先後飛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心平衡鳥摺紙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