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似寒光遇驕陽

    長江上游最著名的屬巫山大溪文化遺址,經1959年和1975年兩次發掘,共發掘墓葬214座,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鏡、石鑿、網墜、魚鉤、箭鏈、紡輪等生產工具;釜、罐、曲腹杯、碗等生活用具,還有耳墜、抉等裝飾品,代表了新石器時期從中期到晚期3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長江中游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幾乎遍佈江漢地區,尤以江漢平原分佈為密,僅湖北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就有450多處,經發掘和試掘的有60多處,多集中分佈在漢江中下游和長江中游交匯的江漢平原上。早中晚期文化特徵都具備的屈家嶺文化,

    位於長江中游的江西萬年 仙人洞、吊桶環遺址有著從舊石器時代晚期過度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完整而清晰的地層堆積。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美合作農業考古,在遺址新石器早期地層中,發現了距今1萬年前的水稻栽培稻植矽石,把世界水稻栽培種植的歷史提前了幾千年,成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水稻栽培稻起源地之一。同時,該地層中還發現了距今17000年前發展有序的大量原始陶片,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原始製陶的發源地。

    長江下游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序列可以河姆渡文化、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為代表。

    位於杭州灣附近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發現於1973年,曾先後兩次發掘,出土的約7000件珍貴文物中,有成堆稻穀、稻殼遺存,出土大量“骨耜”,證明已脫離“火耕”,開始用骨耜翻地;還出土了大片木構建築,已出現榫卯,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幹欄式”木構建築。

    20世紀50年代,在長江流域陸續發現了一批殷商文化遺址。四川新繁水觀音遺址的出土文物說明“蜀”與殷商中期有密切的文化交流,為以後的科學考察奠定了基礎. 長江中游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是已發現的長江流域第一座商代古城,距今3500多年。城邑和宮殿遺址壯觀齊全,遺址、遺物、遺骸中明顯反映了奴隸社會的階級分群。屬於商晚期的大冶銅綠山古銅礦是中國現已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而且儲存最好的古銅礦。江西清江的吳城遺址是長江下游重要的商代遺址。

    1989年江西新幹出土大量商代的青銅器、玉器、陶器,距今約3200多年,具明顯的南方特色。這些遺存對於瞭解至今仍較為模糊的長江流域商代文化,十分有含金量,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羅旺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