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如下:一般情況下,公曆紀年份中,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是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要能被400整除猜是閏年,如21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平年是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是366天,二月為29天。閏年的二月比平年的二月多一天。那麼閏年多出的一天是從哪來的呢?一年是地球繞太陽旋轉(也稱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而地球繞太陽旋轉一週實際的時間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為了方便,人們把平年按365天計算,實際上就少算了5小時48分46秒,四年就相差了23小時15分4秒,也就是說4年就少算了近一天。所以每四年就規定了一個閏年,把這一天加在閏年的二月,以補上少算的時間,也稱為"四年一閏"。根據上面的敘述,每四年出現一個閏年時,但時間並不是整整24小時,所以四年一閏又多算了44分56秒。按這樣計算,每一百年就多算了18小時43分20秒,又將近一天。所以,到公元整百年時,這一年不算閏年,以抵消多算的時間,稱為"百年不閏"。按上面百年不閏的計算,每一百年又多出了5小時16分40秒,這樣每四百年就多出了21小時6分40秒,差不多又是一天。所以,到公元年份是四百倍數時,這一年又是閏年,稱為"四百年又閏"。這就是"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道理。按推2000年是閏年,2100年就不是閏年。同樣道理,“四百年又閏”實際上又虧了2小時53分20秒,經過八個四百年(3200年),又要虧23小時6分40秒。因此,當公元年份是3200的倍數時,還要減去一閏(就是說公元3200、6400年都不是閏年)。這樣,交叉地計算閏年,與公轉的實際時間,誤差就很微小了。擴充套件資料:閏年的來源:最早在一年365天的歷法當中加入“閏年”這個類似概念的是埃及帝國,他們希望在使用太陽曆的同時確保曆法與季節不脫節。之後,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尤利烏斯·凱撒基於埃及的歷法,創造出一年12個月365天的歷法。在這之前,人們主要用一年355天的歷法,每兩年就插入一個月。雖然這個曆法盛行了一段時間,但是隨著研究發現一年其實大約為365.24天,因此凱撒創立了每4年一次閏年的辦法來修正,他也因此被成為“閏年之父”。閏年的計算方法:1、如果年份最後兩位數不都是0,那麼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2、如果年份最後兩位數都是0,那麼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
解釋如下:一般情況下,公曆紀年份中,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是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要能被400整除猜是閏年,如21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平年是365天,二月為28天;閏年是366天,二月為29天。閏年的二月比平年的二月多一天。那麼閏年多出的一天是從哪來的呢?一年是地球繞太陽旋轉(也稱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而地球繞太陽旋轉一週實際的時間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為了方便,人們把平年按365天計算,實際上就少算了5小時48分46秒,四年就相差了23小時15分4秒,也就是說4年就少算了近一天。所以每四年就規定了一個閏年,把這一天加在閏年的二月,以補上少算的時間,也稱為"四年一閏"。根據上面的敘述,每四年出現一個閏年時,但時間並不是整整24小時,所以四年一閏又多算了44分56秒。按這樣計算,每一百年就多算了18小時43分20秒,又將近一天。所以,到公元整百年時,這一年不算閏年,以抵消多算的時間,稱為"百年不閏"。按上面百年不閏的計算,每一百年又多出了5小時16分40秒,這樣每四百年就多出了21小時6分40秒,差不多又是一天。所以,到公元年份是四百倍數時,這一年又是閏年,稱為"四百年又閏"。這就是"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道理。按推2000年是閏年,2100年就不是閏年。同樣道理,“四百年又閏”實際上又虧了2小時53分20秒,經過八個四百年(3200年),又要虧23小時6分40秒。因此,當公元年份是3200的倍數時,還要減去一閏(就是說公元3200、6400年都不是閏年)。這樣,交叉地計算閏年,與公轉的實際時間,誤差就很微小了。擴充套件資料:閏年的來源:最早在一年365天的歷法當中加入“閏年”這個類似概念的是埃及帝國,他們希望在使用太陽曆的同時確保曆法與季節不脫節。之後,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尤利烏斯·凱撒基於埃及的歷法,創造出一年12個月365天的歷法。在這之前,人們主要用一年355天的歷法,每兩年就插入一個月。雖然這個曆法盛行了一段時間,但是隨著研究發現一年其實大約為365.24天,因此凱撒創立了每4年一次閏年的辦法來修正,他也因此被成為“閏年之父”。閏年的計算方法:1、如果年份最後兩位數不都是0,那麼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2、如果年份最後兩位數都是0,那麼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