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凡轉折鄧海鋒
-
2 # 領秀a壹馨商業
過年其實更是舉家歡聚的象徵。身處異鄉的家人在外打拼了一年回家過年,家人團聚,其樂融融。傳統禮節更可以體現家庭和睦與增加節日氣氛。農曆臘八,要吃臘八粥,俗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稱為過小年。過了二十三全家動員除塵,蒸饅頭,炸油條,備年貨,一直忙碌到除夕這一天,除夕貼春聯,包餃子,家裡人全部到齊了開始煮餃子,放鞭炮,晚上一起吃年夜飯,熬年,過了十二點就開始放鞭炮,接新年。再吃新年第一頓飯。
初一早上晚輩給長輩拜年,初二回孃家,初三初四走親戚,初五過破五。十五十六鬧元宵。這傳統的風俗文化,可以說是全球所有華夏子孫最期待與最美好的節日。
-
3 # 上善若水shao
祖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過春節,各地風俗習慣不一樣,首先說說我們蘇北裡下河,魚米之鄉的一些風俗:一、農曆十一月底,家家戶戶要醃一些大魚大肉,再做點香腸,曬三個太陽後掛在陰處陰乾,吃的時候那個"臘香",特別誘人。二、做大團大糕(現在也有買現成的)。三、農曆臘月二十四,要行儀式送灶臺神上天言好事。五、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要"辭年"(弄一桌菜燒點紙錢送給亡人)。六、要做一場豆腐(取其諧音:偷富偷富),但現在都買現成的。七、除夕晚上必須吃魚、豆腐等含吉祥名字的食品。八、除夕晚家家搶著"敬菩薩"放鞭炮,另外,長輩還要包壓歲錢給小孩。九、初一早上要吃芝麻湯圓(必須用"芝麻楷子”燒火),但現在都用煤氣了。十、初一整天不下生(都吃頭天晚上的剩飯剩菜),除夕晚上不能泡湯,魚千萬不能吃光。,初一不掃地不洗衣,外面不能曬東西,用的水不能倒在外面。十一、初一早上搶頭香到土地廟裡"敬菩薩",有的人半夜就去搶發財。十二、家中要燒香接香,保證整天都不能(指初一)。十三、除夕初一小孩不能說呆話(不吉利的話),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發紅包。十四、村上所有小孩必須一家一戶拜年,給人家送祝福話,人家會一個一個給吃的禮物。十五、家族鄰居還有關係好的,晚輩必須去給長輩拜年,然後再互相竄門。十六、家族裡有長輩亡故的第一年,家裡人要守孝,不可亂跑,第一年貼白對紙花邊,第二年貼綠色的,第三年才能貼紅色的,另外家族裡晚輩都來叩亡人一個頭(有一個牌位)。十七、大人小孩必須都穿新衣服鞋襪。十八、除夕,家家戶戶全都貼好新春聯還有花邊。十九,初二開始,出嫁的女兒一家人要回孃家"看親"(買禮物拜年,外公外婆要包紅包),然後,就可以到處走親訪友了。說了這麼多,但有的地方也與時俱進,有點改進了。最後,向大家拜個早年,祝朋友們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
4 # 奇文以載道
我是北方邢臺的,大年三十守夜,大年初一大拜年,初二給舅舅拜年,初三給越岳父母拜年,初五不出門,初六給姑姑拜年
回覆列表
春節是中國一個最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慶祝這個節日的風俗習慣,大部分相傳至今。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歷史的好些風俗習慣傳承到如今,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民族風俗又有差異。也有好些相同或相近的風俗在各民族亡間傳承。如:掃塵;貼春聯、年畫;打炮竹;舞獅子拜年:給孩子壓歲錢;給親友拜年;吃團年飯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習慣有,北方愛包餃子;布衣族,在除夕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挑第一擔水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彝族,除夕夜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藏族,春節那天穿上豔麗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用嗩吶、海磥大鼓湊樂,舉行隆重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新年早晨,婦女們背“吉祥水”,預祝一年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