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二級海洋保護動物有:儒艮、中華白海豚、紅珊瑚、鸚鵡螺、綠海龜。
1、儒艮
儒艮(學名:Dugong dugon),是一種海洋草食性哺乳動物,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主要生活在熱帶淺海中,以二藥藻、喜鹽草等水生植物為主食。其分佈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佈有密切關係。儒艮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南部沿海。
2、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市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中國的最早的發現紀錄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青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主要分佈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中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3、紅珊瑚
紅珊瑚(學名:Corallium rubrum)營群體生活。個體直徑一般為0.5mm~2cm,每個個體具8個羽狀觸手。隔膜8個不成對,隔膜肌向腹生長,隔膜絲單葉狀。僅有一個口道溝,位於腹面。骨骼多在體內,或由體內發生後伸向體表。具有鈣質中軸骨,呈樹狀分枝,但不在一個平面上,骨骼呈淡粉紅色至深紅色。
4、鸚鵡螺
鸚鵡螺(學名:Nautiloidea)是海洋軟體動物,共有2屬、6種,具捲曲的珍珠似外殼,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鰓2對;具63-94只腕,但無吸盤;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
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
5、綠海龜
綠海龜(學名:Chelonia mydas),海龜科海龜屬的一種龜。亦稱海龜,是各種海龜中體形較大的一種,其成龜背甲直線長度可達90到120釐米,體重可達100千克以上。因其體內脂富含主要食物,即海草之葉綠素而得名。然而,它的腹甲為白色或黃白色,背甲則從赤棕含有亮麗的大花斑到墨色不等。
國家級二級海洋保護動物有:儒艮、中華白海豚、紅珊瑚、鸚鵡螺、綠海龜。
1、儒艮
儒艮(學名:Dugong dugon),是一種海洋草食性哺乳動物,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主要生活在熱帶淺海中,以二藥藻、喜鹽草等水生植物為主食。其分佈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佈有密切關係。儒艮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南部沿海。
2、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市民及漁民均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
中國的最早的發現紀錄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青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
主要分佈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中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3、紅珊瑚
紅珊瑚(學名:Corallium rubrum)營群體生活。個體直徑一般為0.5mm~2cm,每個個體具8個羽狀觸手。隔膜8個不成對,隔膜肌向腹生長,隔膜絲單葉狀。僅有一個口道溝,位於腹面。骨骼多在體內,或由體內發生後伸向體表。具有鈣質中軸骨,呈樹狀分枝,但不在一個平面上,骨骼呈淡粉紅色至深紅色。
4、鸚鵡螺
鸚鵡螺(學名:Nautiloidea)是海洋軟體動物,共有2屬、6種,具捲曲的珍珠似外殼,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鰓2對;具63-94只腕,但無吸盤;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
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
5、綠海龜
綠海龜(學名:Chelonia mydas),海龜科海龜屬的一種龜。亦稱海龜,是各種海龜中體形較大的一種,其成龜背甲直線長度可達90到120釐米,體重可達100千克以上。因其體內脂富含主要食物,即海草之葉綠素而得名。然而,它的腹甲為白色或黃白色,背甲則從赤棕含有亮麗的大花斑到墨色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