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62846289535

      水質差:在養殖過程中,剩餘飼料、動植物屍體、死亡藻類、高密度仔蟹、幼蟹的生理排洩物等有機物質在水中不斷積累,會產生大量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當其超過標準時,抑制蟹的呼吸,從而引起仔蟹、幼蟹不適,不願下水。改善方法有:適當稀釋放養密度,經常適量換水或定期使用改善調節水質的生物製劑如PSB、EM原液和淨水劑等。

      營養不均衡:在養殖過程中,長期營養不均衡,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致使機體免疫機能下降,造成生理性病變。防治方法有:應投餵全價配合飼料,也可經常性新增適量脫殼素、多種B族維生素、VC、葉酸、煙酸、肌醇、氯化膽鹼和脂溶性A、D、E、K3等。

      細菌病毒侵襲:如桿菌類、弧菌類、假單胞菌類,防治方法有:可選擇外用溴氯、二溴製劑,全池連潑2次~3次,內服土黴素等抗菌類藥物。

      感染引起:如吸管蟲、聚縮蟲、累枝蟲,病蟹體表、鰓部多伴有細絨毛狀物(輕微的鏡檢才可發現),反應遲鈍,行動緩慢,呼吸困難且攝食減少,螫足無力,體表與附肢有滑膩感,防治方法有:加強投餌管理,合理放養,保持良好的水質是關鍵。可擇時選用市面上反映較好的甲殼淨、纖蟲淨等藥劑連續治療l次~2次,隔日再可選擇外用溴氯、二溴製劑全池連潑2次~3次,可明顯減少由這種緣故引起的上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可以手機和電腦的同步剪貼簿資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