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其天
-
2 # 滴逃逃
“水鄉的路,水雲鋪”的意思是————
根據上下文應該是水鄉的道路就像是由水和水霧鋪成的一樣。
“一步步,停蛙鼓”的意思是————
意思應該是一步步走,腳步聲驚動了稻田裡的蛙,因而它們停止了鼓譟。
2.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注意,我們作業本里只有四段,缺了中間一段,所以要從四段裡看出)
初夏或夏季 從“蛙,蟬”等意象中可以看出
3.詩中描繪了江南水鄉怎樣的特點?
表現了江南水鄉的鄉村綠樹成蔭,河網密佈,悠閒自得的美景,給人以恬靜優美的感受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熱愛水鄉美景,熱愛自然,願與自然融為一體
5.讀完此詩,你有什麼感受、請寫下來。
這是一首純粹的田園風景詩,詩寫的是江南水鄉的風景,但它與其它的寫景詩不同,一般風景詩少了想像和比喻,而這首詩中幾乎沒有。詩人為我們描繪的是一幅客觀的、實實在在的田園風景圖,樸實、自然、優美、恬靜,能讓人流連忘返。全詩五節,第一節便出手不凡:“水鄉的路,水雲鋪。進莊出莊,一把櫓。”第四節尤為一篇之精警:“要尋人,稻海深處;一步步,踏停蛙鼓。”讀者喜歡這首小詩,恐怕主要是因為偏愛這兩節。水鄉何所有?說來尋常,一是船,二是蛙。有船有蛙必有水,有水才成其為水鄉。但若直接說出這番意思,便會招人發笑,因這屬於一般常識的範圍。《水鄉行》的成功,恰在於它將船和蛙意境化了。詩人當然知道船是水鄉的主要交通工具,但他拐了個彎,不直接說出船,卻單單指出船上的一個小部件“一把櫓”,亦即修辭學上的借代——以部分代替整體。這不只是說法的轉換,而是詩歌造境的需要。讀者根據經驗,由櫓而想象及搖櫓人,想象及搖櫓人俯仰自如的姿態,想象及船因櫓的搖動而搖動,水中的天光雲影又因船的搖動而搖動。一幅水鄉圖景便在讀者的想象中盪漾開來,不僅如此,詩的第一節最後一句以“櫓”結束,末節也仍然以“櫓”結尾,在短小的詩作中兩現其櫓,不僅首照應,還給人造成了強烈的印象。應該說,櫓是一個很美的意象,它象徵著前進,象徵著收穫,也象徵著彼岸,生活內涵極豐,十分耐人咀嚼。好的詩,總善於抓住某些具有靈性的關捩,促使讀者產生美的領悟,主動介入詩歌境界的再創造。詩的第四節,詩中的“蛙鼓”一詞也有巧思。蛙鳴如鼓,故稱。蛙和鼓,分開來各是一物;兩個物名合為一詞,這詞中便包含著一種鳴聲。是蛙的,又像是鼓的。詩人憑藉他對語言的敏感,充分挖掘了這個詞的內涵,得了“一步步,踏停蛙鼓”的妙句。蛙驚於腳步聲,腳步所至,蛙鳴輒止。不曾寫出的一面是腳步走過,蛙聲又起。於是,一陣陣蛙鼓,遠遠近近,此起彼落看似寧靜溫馨“稻海深處”,原也有著熱鬧而喧騰的生活。以反經驗的措詞,道出了經驗中的情景,非善於運思者不能臻此。這首詩句式極有特點,它幾乎簡潔到不能再簡潔了。比如“進莊出莊,一把櫓”一句中,進莊的人、坐船的人、搖櫓人、主語、動詞全被省略掉了。表面看來,是互不連貫的詞語,彷彿一批尚未串連起來的珍珠。但實際上,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沒有一位讀者會提出不連貫的問題,而是靠各自思維的習慣,很自然地把那省掉了的詞語填補上,並在填補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種再創造的愉快和滿足。以反經驗的措詞,道出了經驗中的情景,非善於運思者不能臻此。彷彿讀古人的名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時的感受一樣,雖然是斷續的字句,讀起來一點也不妨礙你去理解整體的意思。櫓,搖動著水鄉的態勢;蛙鼓,播揚著水鄉的樂奏。動的、響的、景觀的風習的、都融匯一道,構成了這首小詩完整而豐滿的意境。但作為水鄉一對傳神“阿堵”的船與蛙始終未正面地直露其形,淡而彌深,隱而愈顯,可謂巧取,亦是偶得。這首詩具有中國詩詞特別是元人小令在構思和手法上的那種敏捷和輕巧,並配合以美麗的語言,簡潔的句式,愉快的節拍,淡雅的色調,截然有別於當時流行的充滿“火藥味”的詩風,能讓人感受一番桃花園式的美妙生活情趣。[1]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