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那麼大2020
-
2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1、滿語和錫伯語在1945年以前是相同的,1945年後錫伯語比滿語多了幾個母音。今天二者可以看作互為方言。
2、滿語和錫伯語使用相同的文字,滿文。
3、滿語可以看作是女真語的繼承和發展,語音高度相似。
4、女真文曾經以漢字為基礎創造了女真大字和女真小字,在明朝中期以後就不用從而失傳了。
滿文是明末以蒙古文作為基礎創造的。因此女真文和滿文完全不同。
中國境內操滿——通古斯語的民族,主要包括滿族、赫哲族、錫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滿族、赫哲族、錫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均屬於北方蒙古亞種。滿、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都源於古代的肅慎族。錫伯族源於古代的鮮卑人。
滿族 今天的滿族族稱是由滿洲演變而來。根據史料,滿族最早的先民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肅慎人,他們祖祖輩輩居住在黑龍江和長白山之間的廣闊地域裡。春秋時期,肅慎人曾用“?(字左木右若)矢石?(字上奴下石)”給周王。秦漢時期,肅慎人被稱為挹婁。《後漢書 挹婁傳》載:“挹婁,古肅慎之國也。”挹婁人活動的範圍仍然是古代肅慎活動的黑龍江和長白山地區,包括今天的遼寧省東北部。三國時期,挹婁人曾多次向中原王朝進貢,直接隸屬於中原王朝。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挹婁人的後裔又稱為勿吉、靺鞨,有部落數十個。其中黑水部和粟末部最為強大。北宋時,黑水靺鞨南下,統一了粟末、白山等部落,遼國的契丹人稱黑水靺鞨為女真,從此,女真這一稱呼就取代了靺鞨。女真人也分成幾部分,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各部女真。創立八旗制度。並稱汗國。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滿洲成為女真各部的統一稱謂,是女真各部形成民族共同體的標誌。1911年辛亥革命後,滿洲改稱為滿族,這是滿族族稱的開始。
錫伯族 錫伯族的來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錫伯族來源於古代的鮮卑人,理由是:“錫伯”即“鮮卑”的音轉。鮮卑一詞的含義是犀毗或帶鉤,或是瑞獸。《後漢書·匈奴傳》所稱的“犀毗”,就是帶鉤。說“犀毗帶鉤也,亦曰鮮卑,亦曰師北,總為一物”。錫伯族人民直到四五十年前仍然使用一種獸形的帶鉤。“犀毗”,還有另一種解釋,即地名。清代將海拉爾至南室韋山一帶,稱為錫伯。而住在這裡的人因以得名,即稱錫伯。錫伯族源的另一種說法是,錫伯族來源於古代女真人,是女真人的後代。楊賓《柳邊紀略》載:“席北……自言與滿洲同祖。”《滿洲源流考》引清太宗對錫伯的詔諭說:我與爾之先世本是同源。孫進已《東北民族源流》認為,錫伯族雖與滿族同源,但不同族,錫伯族屬瓜爾佳等女真姓氏,目前多數學者仍認為,錫伯族是古代鮮卑族的後裔,錫伯族原操蒙古語,以後改說滿語,但持錫伯族乃女真後裔說者不同意這種說法。
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與古代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有淵源關係。漢魏時,赫哲族的先民屬勿吉部族中的一個部落。隋唐時,赫哲族的先民是黑水靺鞨中的南黑水靺鞨。宋元時,赫哲族的先民稱“兀的改”。明末清初赫哲族的先民有赫真、黑斤、黑真、黑哲、赫哲等自稱。解放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族。
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的先民,在漢代時是挹婁人中的一部分。隋唐時,鄂溫克語支各族同屬於分佈在黑龍江北岸的靺鞨人,即北黑水靺鞨。遼、金、元時期,鄂溫克族先民被稱為斡朗改或林木中兀良哈,明代又被稱為北山野人。即是說,鄂溫克族來源於古代的挹婁人或北黑水靺鞨。但歷史上鄂溫克放先民居住地區分散,人們把不同地區的鄂溫克族先民分別稱為“索倫”、“通古斯”、“雅庫特”等。這些稱謂一直延續到解放後。1957年,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一民族名稱為鄂溫克族。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與鄂溫克族同源,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發展形成成為單一的民族。遼、金、元時期,鄂倫春族先民稱為“林中百姓”。明代稱為北山野人,明末又稱為索倫部。清代的早期,鄂倫春族的先民稱為“俄爾吞”、“俄羅春”,後來統稱為鄂倫春。鄂倫春這一稱謂有兩種解釋,一為“使用馴鹿的人”,另一是“山嶺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