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獵人基本都能打死老虎,有史可查的有曹彰(?-223年),字子文,是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任城王。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過人、不善文章。
孫禮(?-250年),字德達,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孫禮為人剛毅而有勇略,曾經為保護魏明帝曹叡而欲獨身搏虎,但明帝因擔心孫禮有閃失而阻止了他;
周處(238—299年[1]),字子隱。孫吳吳郡陽羨(今江蘇宜興)人,鄱陽太守周魴之子。周處年少時縱情肆欲,為禍鄉里,為了改過自新去找名人陸機、陸雲,後來浪子回頭,改過自新,功業更勝乃父,留下“周處除三害”的傳說。
何廣位1904-2004赤手捕捉猛虎7只、野牛9頭、豹230餘隻、野豬800多頭、狼1000餘隻,被譽為當代武松。
典韋打虎寫的比較詳細: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敦出射獵,見韋 逐虎過澗 ,因收于軍中。今特薦之於公.
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記載:北宋順陽縣有個孔縣令,獲悉有隻猛虎竄到城南,當即身先士卒率人前往。虎據山大嘯,吏卒大多聞聲喪膽,孔縣令卻凜然不懼,手持獵戶毒箭,奮力撲向虎,“逐虎入山十餘里”,並用毒箭射殺老虎。
《新元史》卷一百六十五·列傳第六十二元中記載: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張萬戶“平生射虎數十”。一日,他去山中砍柴,猛然間一隻老虎朝他撲來。他縱身一躍,迅速閃在老虎背後,說時遲那時快,以兩隻手把老虎頂花皮死死揪住,飛身騎在虎背上。那大虎咆哮起來,把身底下刨起兩堆黃泥,做成一個土坑。張萬戶將虎的嘴直按下黃泥坑裡。並騰出右手連打幾十拳,打得老虎眼裡、口裡、鼻子裡、耳朵裡,都浸出鮮血來。他接著又猛拔虎髭,使奄奄一息的老虎在極度痛苦中死去。
關於張萬戶打虎的非凡事蹟,元人陶宗儀在其《南村輟耕錄》也有詳盡記載。
明代曾出過兩位打虎英雄。令人稱奇的是,這兩位蓋世英雄,一個是小孩,一個是農婦。
明朝中期,浙江四明山地區的象山縣,有一個農村小孩在大山深處砍柴,遇到一隻受傷的老虎,只見它“行倦而氣促”,精神萎靡不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孩縱身一躍騎在老虎身上,並用手抓住“虎陰(生殖器官)”。老虎剛想發怒,只見村童不停地撫摸著虎陰,“虎怒息,且舒暢”,過了很長的一會,老虎竟然舒服地睡著了。小孩跳下虎背,看到身旁有一個老樹根,於是他計上心來,迅速從腰間解下捆柴用的繩子,將繩子的一頭固定在樹根上,繩子的另一頭則繫住虎的生殖器,然後盡力拽繩,只見虎陰脫離虎身,鮮血淋漓。老虎痛得咆哮起來,幾經掙扎便漸漸地斷氣了。
明末清初的名士錢謙益編選的《列朝詩集》丁集卷九中,收錄了浙江鄞縣詩人沈明臣的敘事詩《大樹村劉氏少婦打虎行》:“潤州城南一簇簇,四月麥黃桑佑綠。大樹村頭劉氏居,短牆三五參差屋。曉炊未罷日始高,卒地猛虎來咆哮,老小出門盡驚走,犬亦唬虎聲嗥嗥……劉家少婦奪老姑,氣猛視虎如匹雛。手提鋼叉刺虎目,虎血濺面紅模糊。昨從大樹村前走,少婦滌場猶昂首。弱體孱然花不如,徐家子女劉氏婦。”此詩真實記載了明代萬曆年間鎮江城南大樹村村民劉松之妻徐氏,雖然“弱體孱然”,但有“英雄膽氣”:不僅從虎口奪家犬,救老婦;而且毅然用鋼叉刺虎目,斃虎命。《至順鎮江志》卷三記載,鎮江民風“人多勁悍”,徐氏打虎事蹟,可謂是這一民風的真實寫照。
不獨古代有真實的打虎英雄,近現代也出了一位打虎將軍,他就是趙登禹。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駐守北平的29軍奮起抵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月28日,132師中將師長趙登禹和他的老上級29軍中將副軍長佟麟閣在永定門外大紅門一帶的對日作戰中,相繼戰死,壯烈殉國。
令日寇聞風喪膽的趙登禹將軍身高1米9,勇猛異常,馮玉祥在《公祭徵文啟》中說他“軀幹修偉,負膂力,精技擊”。 趙登禹將軍率領的29軍大刀隊所向披靡,讓日本人吃盡了苦頭。他還曾隻身打死一隻猛虎,被譽為“民國武松”。1918年,馮玉祥駐軍湖南常德時,郊外的德山有猛虎傷人。一次,趙登禹奉命送信,路遇猛虎,他竟像武松那樣將猛虎打死。
《聊齋志異》田七郎 《水滸傳》武松,李逵,“打虎將”李忠《閱微草堂筆記》:唐打獵及其後人 徽州唐氏個個打虎能手。
歷史上的獵人基本都能打死老虎,有史可查的有曹彰(?-223年),字子文,是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任城王。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過人、不善文章。
孫禮(?-250年),字德達,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孫禮為人剛毅而有勇略,曾經為保護魏明帝曹叡而欲獨身搏虎,但明帝因擔心孫禮有閃失而阻止了他;
周處(238—299年[1]),字子隱。孫吳吳郡陽羨(今江蘇宜興)人,鄱陽太守周魴之子。周處年少時縱情肆欲,為禍鄉里,為了改過自新去找名人陸機、陸雲,後來浪子回頭,改過自新,功業更勝乃父,留下“周處除三害”的傳說。
何廣位1904-2004赤手捕捉猛虎7只、野牛9頭、豹230餘隻、野豬800多頭、狼1000餘隻,被譽為當代武松。
典韋打虎寫的比較詳細: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敦出射獵,見韋 逐虎過澗 ,因收于軍中。今特薦之於公.
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記載:北宋順陽縣有個孔縣令,獲悉有隻猛虎竄到城南,當即身先士卒率人前往。虎據山大嘯,吏卒大多聞聲喪膽,孔縣令卻凜然不懼,手持獵戶毒箭,奮力撲向虎,“逐虎入山十餘里”,並用毒箭射殺老虎。
《新元史》卷一百六十五·列傳第六十二元中記載: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張萬戶“平生射虎數十”。一日,他去山中砍柴,猛然間一隻老虎朝他撲來。他縱身一躍,迅速閃在老虎背後,說時遲那時快,以兩隻手把老虎頂花皮死死揪住,飛身騎在虎背上。那大虎咆哮起來,把身底下刨起兩堆黃泥,做成一個土坑。張萬戶將虎的嘴直按下黃泥坑裡。並騰出右手連打幾十拳,打得老虎眼裡、口裡、鼻子裡、耳朵裡,都浸出鮮血來。他接著又猛拔虎髭,使奄奄一息的老虎在極度痛苦中死去。
關於張萬戶打虎的非凡事蹟,元人陶宗儀在其《南村輟耕錄》也有詳盡記載。
明代曾出過兩位打虎英雄。令人稱奇的是,這兩位蓋世英雄,一個是小孩,一個是農婦。
明朝中期,浙江四明山地區的象山縣,有一個農村小孩在大山深處砍柴,遇到一隻受傷的老虎,只見它“行倦而氣促”,精神萎靡不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孩縱身一躍騎在老虎身上,並用手抓住“虎陰(生殖器官)”。老虎剛想發怒,只見村童不停地撫摸著虎陰,“虎怒息,且舒暢”,過了很長的一會,老虎竟然舒服地睡著了。小孩跳下虎背,看到身旁有一個老樹根,於是他計上心來,迅速從腰間解下捆柴用的繩子,將繩子的一頭固定在樹根上,繩子的另一頭則繫住虎的生殖器,然後盡力拽繩,只見虎陰脫離虎身,鮮血淋漓。老虎痛得咆哮起來,幾經掙扎便漸漸地斷氣了。
明末清初的名士錢謙益編選的《列朝詩集》丁集卷九中,收錄了浙江鄞縣詩人沈明臣的敘事詩《大樹村劉氏少婦打虎行》:“潤州城南一簇簇,四月麥黃桑佑綠。大樹村頭劉氏居,短牆三五參差屋。曉炊未罷日始高,卒地猛虎來咆哮,老小出門盡驚走,犬亦唬虎聲嗥嗥……劉家少婦奪老姑,氣猛視虎如匹雛。手提鋼叉刺虎目,虎血濺面紅模糊。昨從大樹村前走,少婦滌場猶昂首。弱體孱然花不如,徐家子女劉氏婦。”此詩真實記載了明代萬曆年間鎮江城南大樹村村民劉松之妻徐氏,雖然“弱體孱然”,但有“英雄膽氣”:不僅從虎口奪家犬,救老婦;而且毅然用鋼叉刺虎目,斃虎命。《至順鎮江志》卷三記載,鎮江民風“人多勁悍”,徐氏打虎事蹟,可謂是這一民風的真實寫照。
不獨古代有真實的打虎英雄,近現代也出了一位打虎將軍,他就是趙登禹。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駐守北平的29軍奮起抵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月28日,132師中將師長趙登禹和他的老上級29軍中將副軍長佟麟閣在永定門外大紅門一帶的對日作戰中,相繼戰死,壯烈殉國。
令日寇聞風喪膽的趙登禹將軍身高1米9,勇猛異常,馮玉祥在《公祭徵文啟》中說他“軀幹修偉,負膂力,精技擊”。 趙登禹將軍率領的29軍大刀隊所向披靡,讓日本人吃盡了苦頭。他還曾隻身打死一隻猛虎,被譽為“民國武松”。1918年,馮玉祥駐軍湖南常德時,郊外的德山有猛虎傷人。一次,趙登禹奉命送信,路遇猛虎,他竟像武松那樣將猛虎打死。
《聊齋志異》田七郎 《水滸傳》武松,李逵,“打虎將”李忠《閱微草堂筆記》:唐打獵及其後人 徽州唐氏個個打虎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