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泡泡育樂園
-
2 # 享育
孩子哭不一定是沒吃飽,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簡單判斷的辦法就是讓孩子繼續吃,看看孩子還吸不吸奶頭或者奶嘴。
寶寶哭如果是餓了,一般哭聲短而有力,比較有規律,逐漸變得有急促,正常情況下一般3~4個小時餵奶一次,間隔時間不能太久。如果寶寶經常性1~2小時就哭鬧,有可能是奶量不夠,沒有吃飽的原因。
另一個常見的哭鬧原因是尿了,看看是不是需要換尿不溼或者尿溼了褲子。同時要檢查屁股有沒有發紅的情況。身上有沒有其他異常,有沒有疹子之類的面板問題。
另外如果寶寶有肚子脹,消化不良的情況,也會哭鬧,要檢查一下看看孩子是否肚子脹,一般這種情況的哭會持續比較長時間,而且不好哄。
其他的原因還有,是不是穿的太少或者太多,環境溫度是否適宜,是否有鼻子不通氣,是否是孩子想睡覺了等等。
-
3 # 孕媽學堂
首先,小寶寶在沒有語言能力時,僅能透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適、 I 清緒與感受,而且不同的原因,寶寶的哭聲也會有所不同。所以,面對寶寶的不停哭鬧,媽媽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己,針對性的找找原因。
其次,嬰兒正常的啼哭聲抑揚頓挫、不刺耳、聲音響亮、節奏感強,且沒有眼淚流出。無伴隨症狀,不影響飲食,睡眠及玩耍,每次哭時較短。每日累計啼哭時間可達 2 小時,一般每日 4-5 次,屬於寶寶運動的一種方式。家長只要輕輕撫摸寶寶、對寶寶笑一笑,或把寶寶的兩隻小手放在腹部輕輕搖兩下就會停止啼哭。撒嬌性啼哭
啼哭時,若寶寶小腦袋左右不停扭動、左顧右盼、哭聲平和,帶有顫音。但家長一出現在寶寶跟前,口帝哭就會停止,雙眼盯著家長,表現出一副很著急的樣子,小嘴唇翹起且有哼哼的聲音,這就是想讓家長抱抱的意思。
飢餓性啼哭
這種哭聲帶有乞求,由小變大、很有節奏、不急不緩,當媽媽用手指觸碰寶寶面頰時,寶寶會立即轉過頭來,並有吸吮動作;若把手拿開,不給餵哺,寶寶哭得會更厲害。
尿溼性啼哭
這種啼哭強度較輕、無淚,大多在睡醒時或吃奶後啼哭,哭的同時兩腿蹬被。當媽媽及時為寶寶換上一塊乾淨的尿布時,寶寶就不哭了。
排便前啼哭
便前腸蠕動加快,寶寶感覺腹部不適,哭聲低,兩腿亂蹬。
睡夠性哭聲
寶寶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鬧不止。當開啟燈光時,哭聲就停止了,兩眼睜得很大,眼神靈活。這多是白天睡得過多所致,應逐漸糾正過來。
睏倦性啼哭
啼哭呈陣發性,一聲聲不耐煩地嚎叫,這就是習慣上稱的“鬧覺”。寶寶鬧覺也可能因室內人太多、聲音嘈雜、空氣汙濁、過熱等原因造成的。讓寶寶在安靜的房間躺下來,很快就會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回覆列表
出生以後的寶寶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這個哭聲是對媽媽資訊的傳遞。
因為寶寶失去了持續提供營養的臍帶,他餓了。接觸到外面的冷或熱的環境刺激,不如羊水裡面溫暖舒適。從黑暗的環境一下子到了充滿光線的世界,太亮了。各種刺激湧向寶寶,他受不了,所以哭,發出求救訊號。
小嬰兒的哭聲,不是僅僅代表餓了,他有很多的資訊要傳遞給媽媽。單方面認為寶寶苦了就是餓,於是就給孩子餵奶,會給孩子造成過飽從而撐大孩子的胃,同時也因為沒有正確解讀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信心少與媽媽溝通,或是孩子以為自己的表達有誤從而失去信心。
哭聲代表的生理需求餓了:這是最普遍的需求,也是通常情況下,媽媽對嬰兒哭聲的解讀。通常餵奶後2個多小時哭,聲音不高不低,哭聲短,有節奏,轉動頭部,左右尋覓
尿了:睡醒就哭,並且邊哭邊扭屁股,哭聲沒有節奏,哭哭停停
困了:尤其是新生兒,還不能調整自己的生理需求,困的時候也會用哭來回應。
冷或熱:嬰兒在媽媽子宮裡面的時候,是最舒適溫度最適宜的。出生以後因為環境的改變,會讓他有冷或是熱的不舒服的感受,太熱或是太冷,嬰兒也會哭泣。
不舒服:家裡老人帶孩子的話,喜歡把他們裹成一個蠟燭包,被束縛手腳的嬰兒並不舒服。他們的身體不放鬆不舒服,也會哭的。
生病:孩子生病還是要用哭聲告訴大人的。
哭聲的心理需求無聊了:嬰兒自己躺在床上,只能看到天花板,再沒有人和他互動,他會感覺很無聊,要求大人關注到他,陪伴他。
想要抱抱:自己躺久了,想要媽媽抱抱,嬰兒喜歡媽媽的懷抱。不適應變化:對於熟悉的環境,熟悉的節奏等,一旦有了變化,嬰兒會因不適應而產生情緒變化。如果帶著寶寶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寶寶通常會環顧四周,找到熟悉的人之後,鎖定目標人後開始哭,這個時候需要最親近的人的懷抱。緩解寶寶對陌生地方的恐懼。當嬰兒哭泣的時候,及時的給予迴應,可以給他建立更好的安全感。而遲遲沒有迴應的哭聲,會讓嬰兒內心產生焦慮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