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察舉制是中國漢朝的一種考試製度,是由漢朝的三公九卿及地方郡守等高階官員依據考核,將民間及基層幹部中德才兼備的推薦給朝廷,再由朝廷授予他們官職和提高官位的一種制度。

    察舉製作為漢朝最重要的考試製度,在初設時也確定能為國家帶來一定的人才,像漢文帝時期的晁錯,漢武帝時期的董仲舒、公孫弘等人都是名噪一時的察舉人才。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是國之重器的察舉制卻慢慢變味了,其中主要凸顯在於“舉孝廉”一門。

    孝廉科是察舉制中和茂才一門一樣的常科,後世經常會把這兩種科目合在討論,都是透過地方選舉推薦給中央的,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免去考試的繁瑣,透過地方政府的口碑快速步入青雲之路,可是隻有在吏治清廉的時候才能行之有效,一旦遇到政府吏治腐敗,中央黨派爭伐的時候,這種制度就完全不適應了。

    除開西漢、東漢末年來說,僅僅在漢武帝時期就發生了好幾起地方官員推舉失誤的事件,而且士子們在地方勢力薄弱,為了獲得聲名被舉為孝廉,只能去依附當地的權貴,以日後做官為其謀福利的代價,換取士紳們對其聲名的背書,如此一來勢必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利益網,中央和地方勾連,嚴重危害著國家的民生。

    東漢末年著名的黨錮之禍就是因此而來的,而當時還有一首民謠,直指這種制度下出來的官員的醜惡嘴臉:“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世態炎涼皆嚐遍,下聯怎麼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