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醬TNT

    【其】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複數)。

    ①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譯文: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去教他們的兒子。

    ②其制稍異於前。(《項脊軒志》)

    譯文:它的格局形式跟過去稍有不同。

    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譯為"他""它"(包括複數)。

    ①其聞到也固先乎吾。(《師說》)

    譯文:他懂得道理固然也在我之前。

    ②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遊褒禪山記》)

    譯文:因為它是在華山的南面,才叫它為華山洞。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宮賦》)

    譯文:秦始皇喜愛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業。

    4.指示代詞,表示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

    ①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遊褒禪山記》)

    譯文:我們出洞以後,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

    5.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於“這”“這個”“這些”。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遊褒禪山記》)

    譯文:唐代和尚慧褒當初在這兒的山腳下築室居住。

    (二)用作副詞。

    1.加強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

    ①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要)

    譯文: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譯文:給你三支箭,你可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願望。

    ④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與妻書》)

    譯文:希望你(還是)好好地撫養他,使他像我。

    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①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師說》)

    譯文: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吧!

    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譯文: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錯了!

    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

    ①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遊褒禪山記》)

    譯文:盡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難道誰還能譏笑他嗎?

    ②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譯文:盡了自己的努力卻不能到達的人,就可以沒有悔恨了,難道誰還會譏笑他嗎?這就是我這次遊山的心得。④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譯文:你都跑了一千多里路了,難道還有誰不知道的嗎?

    (三)用作連詞。

    1.表示選擇關係,相當於“是……還是……”。

    ①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譯文:難道是真沒有千里馬嗎?還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②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譯文:天色深藍,是它的真正顏色呢?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2.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

    ①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

    (《送東陽馬生序》)

    譯文:如果他們學業(還)不精通,德行(還)有不具備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樣專注罷了。

    ②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譯文:一旦天上烏雲密佈,下起大雨,那麼禾苗就長得茂盛了。如果這樣的話,誰能阻止它呢?

    (四)助詞,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可不譯。

    ①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譯文:在追尋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②靜女其姝。(《離騷》)

    譯文:那個姑娘文靜而漂亮。

    【何其】譯為“怎麼”,“多麼”。

    ①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譯文:到了割下頭髮來對天發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溼衣襟的可憐地步,怎麼那樣的衰敗差勁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話能力強的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