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30558932451

    “我上小學的兒子,最近不愛跟我說話了。” 一位年輕媽媽,在和小貝聊天中提起自己孩子最近的轉變,顯得有些擔憂。“兒子壯壯今年上三年級了,我發現他比過去似乎要安靜了不少,往常會嘰嘰喳喳的在飯桌上給我講學校的事情,現在也只顧埋頭扒飯,話少了很多。”“我想和兒子聊一下,又怕他覺得我在批評他,弄巧成拙,真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說。”這名年輕媽媽的煩惱,也許正是許多父母正在經歷的。身為家長,到底該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兒童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超限效應”,意思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還有個與之相關的故事。據說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聽牧師演講時,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打算捐款;10分鐘後,牧師還沒講完,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決定不捐了。在牧師終於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而這種由於剌激過多強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聯想到我們的孩子身上,為什麼有時會對你的訓斥表現出牴觸,不樂意聽你說話,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得到答案,溝通的技巧會影響到實際效果。儘管傳統教育秉承“忠言逆耳”的理念,但並不代表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是單一的,掌握更豐富的溝通技巧,對於家庭教育的幫助是巨大的。主動分享感受所謂溝通,是一個雙方都參與交流的雙向過程,如果有一方沒有得到迴應,溝通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讓我們透過以下兩組母子間的對話,來體會一下差別。“媽媽,我這次考試拿了一百分!”“表現的不錯,希望你再接再厲,不能驕傲哦。”“媽媽,我這次考試拿了一百分!”“真的嗎?媽媽真是太開心了,你一定不知道考試前一天晚上,媽媽和你一樣緊張的睡不著覺,你真是太棒了!”兩種對話,看似一樣,其實卻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似乎習慣於隱藏自己的情緒,建立家長的權威,其實這樣做,無疑是關上了對孩子敞開的心門。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不併意味著你要將自己的煩惱也告訴他。讓孩子體會到你內心真實的情緒,是建立親子間信任感的重要環節。多用肢體語言試想這一幕。當你的孩子遇到挫折,滿臉委屈的回到家中,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呢?是直接詢問他發生了什麼,弄清楚事情的起因?不是這樣的。你首先該做的,是將他抱進懷裡,用體溫告訴他,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父母的臂彎一直為他敞開。心理學指出,當我們用肢體動作輔助交流時,傳達的資訊更具有表現力,也更能夠讓對方信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說盡千言萬語,有時也抵不過一個溫暖的擁抱。在某些時候,肢體上的動作,往往會比言語更有力量。把命令替換成建議父母的話一定是正確的嗎?應該很少有家長會這樣肯定吧。在傳統家庭裡,存在著兩類家長,一種是“權威式”家長,另一種則是“外交式”家長。“權威式”的家長在於孩子交流時,會更多的使用“命令”的口吻,來管束孩子的行為;而“外交式”的家長,則更多的會為孩子提供建議,給孩子一定選擇的空間。前者教育出來的孩子,對於父母普遍存在著一種畏懼心理,缺乏自主能力,而後者培養的孩子,則往往更具有主動性,與父母的關係更親密。往往我們希望讓孩子做正確的事情,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親子間的不平等性,會在無形之間摧毀孩子對你的信任。把命令“替換”成建議,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也體會到為自己做決定的責任感。準確的傳達身為父母,總會有這樣抓狂的時刻。當你費盡口舌的給弄髒新衣服的孩子講了一通道理後,結果第二天他又玩的像個泥猴似的回到家裡。是孩子太不聽話了嗎?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是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家長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將自己想表達的資訊,正確的傳達給了孩子呢?如何與孩子溝通,是一門藝術。當你希望孩子理解某個道理時,請儘量用孩子能聽懂的方式與他交流。若是用成人的思維來要求孩子,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當你發現孩子“重蹈覆轍”時,請先反思一下,你是否準確的傳達了自己的意願。

  • 2 # 使用者656089248049

    初中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思維在這個階段成長,性格在這個階段初步確立。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為了孩子也付出很多,但卻得不到孩子的認同和接受,這實際上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那麼,作為家長怎樣與孩子溝通才能起到引導,幫助孩子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初中階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的孩子有三個顯著的特點:

    1, 極強的自尊心;

    現在很多學生的自尊心都很強。作為父母,如果出了問題,對孩子就是一味的責罵,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會引起他對你的排斥和反感。

    2, 強烈的獨立意識;

    到了初中以後,很多孩子不再願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單獨來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儘可能的提供給孩子自我展現的平臺。

    3,容易受到壞的影響

    13歲—16歲的孩子思維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況,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單純的、積極的成長空間。

    綜合上面的特點,我們給家長們提供以下這些建議,以供參考:

    1, 在上初一之前,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列舉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初中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孩子。

    2, 對孩子的教育儘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

    3, 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儘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4, 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過於隨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 切忌不要總是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6, 多跟老師交流,隨時關注孩子的變化。但要跟孩子說明,自己只是關心他,願意幫助他解決問題。不是想監視他,不是不信任他。

    7, 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

    9, 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

    騏驥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部分女生愛穿緊身牛仔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