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89137712780

    運木賭馬戲雙陸, 神傳鬼助下圍棋, 呼盧喝雉話樗蒲,

    走索衝狹呈百戲, 蹀躞翩躚舞馬行, 花冠芥羽鬥雞狂,

    畫舸競渡爭彩標, 俳優傀儡弄參軍, 少年輕球戲爭籌,

    鞠杖如刀馬球場, 驢鞠步打總相宜, 寒食羅綺鞦韆架,

    相撲角抵莫逞強,鬥力宜秋好拖鉤,縱酒涼風且投壺,

    隔座送鉤春酒暖,醉鄉日月憑酒令,慢態繁姿舞綠腰,

    葉子彩選擲異生,琵琶羯鼓伴箜篌,花僧俗講唱平常,

    臂鷂擎鷹呼走犬。

    【詩選自《玩在唐朝》】

    接下來一一細說一下。

    一.棋牌博彩:雙陸(握槊、長行)、圍棋、樗蒲、葉子戲等;

    1,雙陸:古代博戲用具。是一種棋盤遊戲,棋子的移動以擲骰子的點數決定,首位把所有棋子移離棋盤的玩者可獲得勝利。

    2.樗蒲:樗蒲出現於漢末盛行於古代的一種棋類遊戲,從外國傳入。博戲中用於擲採的投子最初是用樗木製成,故稱樗蒲。又由於這種木製擲具系五枚一組,所以又叫五木之戲,或簡稱五木。3.葉子戲:葉子戲是一種遊戲紙牌,類似於升官圖,兼用骰子擲玩,最早出現於唐代。

    二.百家雜戲:走索、透劍門戲、相撲(角抵)、俗講(說話)、傀儡戲等;

    1.走索走索也就是繩技,跟現代高空走鋼絲有些類似。太平廣記裡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皇帝需要新奇的娛樂方式,因此各州縣四處尋訪,這時有囚犯說自己會表演繩技,而且不是跟普通的繩技那樣在綁在兩條高杆之間的水平的繩子上表演,只需要給自己一條繩子,他把繩子拋向空中,就可以在繩子上表演,大家都覺得很奇特,於是給了他一段長繩,然後看他如何表演。只見他把繩子往上拋去,然後自己縱身跳到繩子上,越爬越高,越爬越高。然後丟下繩子,自己飛走了。這種越獄方式真是令人歎為觀止。2.透劍門戲一種雜技,乘馬或赤膊穿過劍制的門。這種雜技本來是唐代的軍中之戲,把刀劍編列成門的形狀,讓武士騎馬穿過,技藝高超的武士可以在劍門中來回往返而不被刀劍所傷。 3.相撲秦漢時期叫角抵,在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可惜現在流行於日本,這個大家都應該有所瞭解,就不再多說了。4.俗講(說話)最早的俗講出現在寺廟講經中,一般是用說唱的形式來給百姓傳播一些粗淺的經文和變文。俗講在唐代曾經盛行一時,《舊唐書》中記載,中宗時有個僧人叫慧範,他最擅長俗講,等他開講的時候,“京師喧喧,道路藉藉”,中宗甚至把他請到宮裡專門為自己和後宮嬪妃們俗講。到後來俗講開始不限於佛經故事,《因話錄》中記載有僧名文淑者,他的俗講“假託經論所言,無非淫穢鄙褻之事”,甚至曾經吸引到唐穆宗前去觀看。不過身為當紅明星的文淑後來下場有點慘:《冊府元龜》中記載,他因為傳播奸穢而被“杖一百,勒返俗,配流天德軍”,正所謂成也是嘴,敗也是嘴。5.傀儡戲這個大家也比較熟悉了。盛行於福建的霹靂布袋戲即是傀儡戲的一種。另外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之後”下野“成為太上皇時曾經寫過一首傀儡戲的喻詩:

    刻木牽絲作老翁,

    雞皮鶴髮與真同。

    須臾弄罷寂無事,

    還似人生一夢中。

    【因為答主要趕著去吃飯,所以以下省略故事,只說一下專案。如果有人想聽故事的話等答主回來再更】

    三.體育:蹴鞠、馬球、驢鞠、步打球、拖鉤、鞦韆等;

    1.很多人都有說蹴鞠,我就不再贅言了。

    2.馬球始於漢代,風靡於唐,,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打馬球的情形,並風行於唐代。

    3.驢鞠是馬球的弱化版,因為馬球玩起來比較兇殘,快馬賓士間常常會發生斷肢喪命的事故,所以有人就用了比馬更為溫順的驢作為工具進行馬球遊戲,,稱為驢鞠。

    4.步打球就是下面這個

    有沒有覺得像曲棍球和Golf?

    5.拖鉤就是拔河

    6.鞦韆不用解釋了吧

    四.席間宴樂:藏鉤、射覆、行酒令、樂器(琵琶、羯鼓、箜篌)、舞蹈(霓裳羽衣舞、柘枝舞、胡旋舞、綠腰)、投壺等;

    ——————————答主去吃飯了————————等下回來再寫《紅樓夢》和《鏡花緣》裡出現的娛樂專案。

  • 2 # 京滬高鐵讓

    捶丸、蹴鞠、盪鞦韆、猜字迷、投壺、放風箏、麻將、牌九、擲色子、鬥蛐蛐、鬥雞、看戲、觀彩燈、雜耍、聽曲、琴棋書畫、小說、馬戲、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評書、馬球、摔跤、射箭、賭博、射獵、旅遊……

  • 3 # daazhu2

    現在我們生活在這個年代,娛樂方式可以說是特別的多。每天可以說疲勞的時候都可以放鬆一下,找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讓自己的身心都得到放鬆,現在人的娛樂方式且不說聽歌、看電影、玩遊戲這種高科技的玩法了。

    就算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運動專案也是很多人的喜愛哦。那麼我們回想一下古代的娛樂方式又有哪些呢,他們肯定也是需要放鬆的呀,畢竟大家都是人,肯定會有疲勞的時候。

    首先我們要來看一下娛樂行業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國力昌盛的基礎之上,如果國家的老百姓過得特別的苦難,處於水深火熱的境地,根本就沒有心思把時間花在娛樂上面呀。只有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工作之餘還有閒暇之時,才會衍生出娛樂這一個行當。而當戰火連天的時候、乾旱災難之際,人們連飯都吃不好,就不要提娛樂了。

    我們先說一下普通民眾的娛樂方式,相比於達官貴人,普通人的勞作時間肯定是很多的。所以說他們的休息時間就比較少,大多都是逢各種佳節之際去趟城鎮,感受一下城鎮的方法,看一看一些雜耍班子的表演,遊覽個燈會,沿途買些好吃的好玩的,節日之後又恢復到日常的勞作之中,大多都是這個樣子的。

    如果說家庭比較殷實的話,達官貴人者會選擇的娛樂專案可能就會多一些了,去聽個戲曲陶冶一下情操,去一些比較知名的風景區去郊遊,去茶館喝個茶,找個好友下個棋,甚至去一些青樓找些樂子等等,相比於普通人富人之家的娛樂方式真的是多的多。

    所以說娛樂方式還是跟經濟基礎有很大的關係的,所謂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覺得這句話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我們當今社會都是實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自己盡心盡力去愛、去呵護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傷害自己,還要原諒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