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在自然界中以遊離狀態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產物。按其來源的不同和提煉後含量的不同分為生金和熟金等。生金生金亦稱天然金、荒金、原金,是要被提煉為熟金的物件,是從礦山或河底沖積層開採出,沒有經過熔化提煉的黃金。生金分礦金和沙金兩種。礦金礦金,也稱合質金,產於礦山、金礦,大都是隨地下湧出的熱泉透過岩石的縫細而沉澱積成,常與石英夾在岩石的縫隙中,礦石經過開採、粉碎、淘洗,大顆的金可以直接揀取,小粒的可用水銀溶解。礦金大多與其他金屬伴生,其中除黃金外還有銀、鉑、鋅等其他金屬,在其他金屬未提出之前稱為合質金。礦金產於不同的礦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屬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50%-90%之間。沙金沙金,是產於河流底層或低窪地帶,於是石沙混雜在一起,經過淘洗出來的黃金。沙金起源於礦山,是由於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被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澱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熟金熟金是生金經過冶煉、提純後的黃金,一般純度較高,密度較細,有的可以直接用於工業生產。常見的有金條、塊、錠和各種不同的飾品、器皿、金幣以及工業用的金絲、片、板等。由於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沒有提純裝置,而只熔化未提純,或提的純度不夠,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黃金。人們習慣上根據成色的高低分為純金、赤金、色金3種。按含金量不同分為清色金、混色金、k金。黃金經過提純後達到相當高的純度的金稱為純金,一般指達到99.6%以上成色的黃金。赤金和純金的意思接近,但因時間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標準有所不同,國際市場出售的黃金,成色達99.6%的稱為赤金。而境內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間。色金色金,也稱“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較低的金。這些黃金由於其他金屬含量不同,成色高的達99%,低的只有30%。按含其他金屬的不同劃分,黃金又可分為清色金、混色金、k金等。清色金清色金指黃金中只摻有白銀成分,不論成色高低統稱清色金。清色金較多,常見於金條、錠、塊及各種器皿和金飾品。混色金混色金是指黃金內除含有白銀外,還含有銅、鋅、鉛、鐵等其他金屬。根據所含金屬種類和數量不同,可分為小混金、大混金、青銅大混金、含鉛大混金等。K金K金是指銀、銅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為24k的公式配製成的黃金。一般來說,K金含銀比例越多,色澤越青;含銅比例大,則色澤為紫紅。中國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4.15%的標準計算,1982年以後,已與國際標準統一起來,以每k為4.1666%作為標準。高純金雜質含量﹤0.001%的純金,採用電解精煉和區域熔鍊相聯合的方法可製成>5N的高純金,主要用於半導體器件和大規模積體電路中的鍵合用金絲及用於濺射的靶材以及高純度金基合金等。金錠以金元素為主的長方梯形或長方體錠材,主要用於電氣、電子、珠寶、裝飾等行業。金錠按化學成分分成四個牌號:IC-Au99.995、IC-Au99.99、IC-Au99.95、IC-Au99.50。每塊金錠質量為1kg、3kg、12.5kg。金錠表面應平整、潔淨,邊、角完整,無飛邊、毛刺,不允許有空洞、夾層、裂紋、過度收縮和夾雜物,也不允許有除澆鑄切口以外的其他機械加工痕跡。超細金粉平均粒徑在0.17~0.25um範圍內的球形或近似球形的金屬粉未,其中金的質量分數≥99.99%,牌號為FAuH-1,比表面積為1.85~1.95m/g,鬆散密度為6.0~6.9g/cm,振實密度為6.8-6.9g/cm. 在全部金的同位素中,只有金-197屬於穩定的同位素,含量接近所有金的100%。其他18種同位素均帶有放射性,當中以金-195的半衰期最長,但只有186日。金曾經被建議作為核武器中一種鹽彈(Salted bomb)的原料,而鈷是另一種建議且較為人知的原料,可製成鈷彈(Cobalt bomb)。一層天然金的外罩經由熱核武器(thermonuclear weapon)放出的密集高能量中子通量(neutron flux)放射後,會發生核轉變(Nuclear transmutation)成為有半衰期2.697日的放射性同位素Au-198,製造出約.411 MeV的伽馬射線,顯著增加了武器核微粒(Nuclear fallout)幾天的放射性。此武器的製造、測試及使用仍未被人所知。 各種價態 雖然金是一種貴重金屬,它仍然會形成很多不同型別的化合物,其中金所呈氧化態大多在-1至+5之間,主要為一價金(Au(I)) 及三價金(Au(III))。一價金是最常見的氧化態,多為與較“軟”的配體(如硫醚、硫醇負離子及叔膦)形成的配合物,通常呈直線形結構。其中一個例子便是二氰合金(I)離子(Au(CN)2),是氰化法提金時溶液中金的主要存在形態。一價金不易與水形成配離子。二元鹵化金如氯化金(I)(AuCl)為鋸齒形的聚合物長鏈結構,金原子以直線形排列。大部分含金藥物中的金也都為正一氧化態。三價金也是一種常見的氧化態,例子有三氯化金(AuCl3)、三氧化二金(Au2O3)、氯金酸(HAuCl4,可由金溶於王水得到)等,為d結構,呈平面正方形構型。金也可以呈二價、五價或負一價。二價金化合物通常含Au-Au鍵,呈抗磁性,例如[Au(CH2)2P(C6H5)2]2Cl2。氙也可作配體,與金(II)形成[AuXe4](Sb2F11)2。 Au(V)是已知金的最高氧化態,特徵化合物為五氟化金(AuF5)。 Au(-I)的例子則包括眾多金化物,如金化銫(為氯化銫型結構)、 金化銣、金化鉀及金化四甲基銨((CH3)4NAu)。許多含金化合物的分子晶體有親金相互作用,以R-Au…Au-R表示,也稱金鍵,強度與氫鍵相當,鍵長在300pm左右。該相互作用是分子間作用力的一個新型別,使不少晶體中存在“金鍊”、“金面”、雙分子締合(R-Au…Au-R)或大環分子內金鍵,並具有一些特殊性質,目前正在廣泛研究之中。金也可以生成很多簇合物, 其中的金多為分數氧化態,例如八面體型的{Au(P(C6H5)3)}6,以及屬於二元金──氧族元素化合物的AuS。它含等量的Au(I)和Au(III)。 含有金-金屬鍵的配合物 金可以形成眾多配合物,其中一類是含有金-金屬鍵的簡單配合物,如Au2、AgAu、AuSn等,它們存在於氣相中,其他化合物如(Ph3PAu)2Fe(CO)4等也已被合成。另外一類是金原子簇配合物,其原子簇可含2個、3個、6個、9個或11個金原子,如{[(Ph3P)Au]3O}BF4、[N(PPh3)2]{Au[Co(CO)4]2}等。
黃金是在自然界中以遊離狀態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產物。按其來源的不同和提煉後含量的不同分為生金和熟金等。生金生金亦稱天然金、荒金、原金,是要被提煉為熟金的物件,是從礦山或河底沖積層開採出,沒有經過熔化提煉的黃金。生金分礦金和沙金兩種。礦金礦金,也稱合質金,產於礦山、金礦,大都是隨地下湧出的熱泉透過岩石的縫細而沉澱積成,常與石英夾在岩石的縫隙中,礦石經過開採、粉碎、淘洗,大顆的金可以直接揀取,小粒的可用水銀溶解。礦金大多與其他金屬伴生,其中除黃金外還有銀、鉑、鋅等其他金屬,在其他金屬未提出之前稱為合質金。礦金產於不同的礦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屬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50%-90%之間。沙金沙金,是產於河流底層或低窪地帶,於是石沙混雜在一起,經過淘洗出來的黃金。沙金起源於礦山,是由於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被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澱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熟金熟金是生金經過冶煉、提純後的黃金,一般純度較高,密度較細,有的可以直接用於工業生產。常見的有金條、塊、錠和各種不同的飾品、器皿、金幣以及工業用的金絲、片、板等。由於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沒有提純裝置,而只熔化未提純,或提的純度不夠,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黃金。人們習慣上根據成色的高低分為純金、赤金、色金3種。按含金量不同分為清色金、混色金、k金。黃金經過提純後達到相當高的純度的金稱為純金,一般指達到99.6%以上成色的黃金。赤金和純金的意思接近,但因時間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標準有所不同,國際市場出售的黃金,成色達99.6%的稱為赤金。而境內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間。色金色金,也稱“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較低的金。這些黃金由於其他金屬含量不同,成色高的達99%,低的只有30%。按含其他金屬的不同劃分,黃金又可分為清色金、混色金、k金等。清色金清色金指黃金中只摻有白銀成分,不論成色高低統稱清色金。清色金較多,常見於金條、錠、塊及各種器皿和金飾品。混色金混色金是指黃金內除含有白銀外,還含有銅、鋅、鉛、鐵等其他金屬。根據所含金屬種類和數量不同,可分為小混金、大混金、青銅大混金、含鉛大混金等。K金K金是指銀、銅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為24k的公式配製成的黃金。一般來說,K金含銀比例越多,色澤越青;含銅比例大,則色澤為紫紅。中國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4.15%的標準計算,1982年以後,已與國際標準統一起來,以每k為4.1666%作為標準。高純金雜質含量﹤0.001%的純金,採用電解精煉和區域熔鍊相聯合的方法可製成>5N的高純金,主要用於半導體器件和大規模積體電路中的鍵合用金絲及用於濺射的靶材以及高純度金基合金等。金錠以金元素為主的長方梯形或長方體錠材,主要用於電氣、電子、珠寶、裝飾等行業。金錠按化學成分分成四個牌號:IC-Au99.995、IC-Au99.99、IC-Au99.95、IC-Au99.50。每塊金錠質量為1kg、3kg、12.5kg。金錠表面應平整、潔淨,邊、角完整,無飛邊、毛刺,不允許有空洞、夾層、裂紋、過度收縮和夾雜物,也不允許有除澆鑄切口以外的其他機械加工痕跡。超細金粉平均粒徑在0.17~0.25um範圍內的球形或近似球形的金屬粉未,其中金的質量分數≥99.99%,牌號為FAuH-1,比表面積為1.85~1.95m/g,鬆散密度為6.0~6.9g/cm,振實密度為6.8-6.9g/cm. 在全部金的同位素中,只有金-197屬於穩定的同位素,含量接近所有金的100%。其他18種同位素均帶有放射性,當中以金-195的半衰期最長,但只有186日。金曾經被建議作為核武器中一種鹽彈(Salted bomb)的原料,而鈷是另一種建議且較為人知的原料,可製成鈷彈(Cobalt bomb)。一層天然金的外罩經由熱核武器(thermonuclear weapon)放出的密集高能量中子通量(neutron flux)放射後,會發生核轉變(Nuclear transmutation)成為有半衰期2.697日的放射性同位素Au-198,製造出約.411 MeV的伽馬射線,顯著增加了武器核微粒(Nuclear fallout)幾天的放射性。此武器的製造、測試及使用仍未被人所知。 各種價態 雖然金是一種貴重金屬,它仍然會形成很多不同型別的化合物,其中金所呈氧化態大多在-1至+5之間,主要為一價金(Au(I)) 及三價金(Au(III))。一價金是最常見的氧化態,多為與較“軟”的配體(如硫醚、硫醇負離子及叔膦)形成的配合物,通常呈直線形結構。其中一個例子便是二氰合金(I)離子(Au(CN)2),是氰化法提金時溶液中金的主要存在形態。一價金不易與水形成配離子。二元鹵化金如氯化金(I)(AuCl)為鋸齒形的聚合物長鏈結構,金原子以直線形排列。大部分含金藥物中的金也都為正一氧化態。三價金也是一種常見的氧化態,例子有三氯化金(AuCl3)、三氧化二金(Au2O3)、氯金酸(HAuCl4,可由金溶於王水得到)等,為d結構,呈平面正方形構型。金也可以呈二價、五價或負一價。二價金化合物通常含Au-Au鍵,呈抗磁性,例如[Au(CH2)2P(C6H5)2]2Cl2。氙也可作配體,與金(II)形成[AuXe4](Sb2F11)2。 Au(V)是已知金的最高氧化態,特徵化合物為五氟化金(AuF5)。 Au(-I)的例子則包括眾多金化物,如金化銫(為氯化銫型結構)、 金化銣、金化鉀及金化四甲基銨((CH3)4NAu)。許多含金化合物的分子晶體有親金相互作用,以R-Au…Au-R表示,也稱金鍵,強度與氫鍵相當,鍵長在300pm左右。該相互作用是分子間作用力的一個新型別,使不少晶體中存在“金鍊”、“金面”、雙分子締合(R-Au…Au-R)或大環分子內金鍵,並具有一些特殊性質,目前正在廣泛研究之中。金也可以生成很多簇合物, 其中的金多為分數氧化態,例如八面體型的{Au(P(C6H5)3)}6,以及屬於二元金──氧族元素化合物的AuS。它含等量的Au(I)和Au(III)。 含有金-金屬鍵的配合物 金可以形成眾多配合物,其中一類是含有金-金屬鍵的簡單配合物,如Au2、AgAu、AuSn等,它們存在於氣相中,其他化合物如(Ph3PAu)2Fe(CO)4等也已被合成。另外一類是金原子簇配合物,其原子簇可含2個、3個、6個、9個或11個金原子,如{[(Ph3P)Au]3O}BF4、[N(PPh3)2]{Au[Co(CO)4]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