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7173遊戲網

    2017年11月,知名雜誌《時代》週刊評選出了2017年年度十大遊戲,排在首位的是《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第二名是《超級馬里奧:ODYSSEY》,第三名則是一款不那麼有名的遊戲《艾迪芬奇的記憶》。

    這款只輸給任天堂兩款最偉大的遊戲,到底是靠什麼征服玩家?出於好奇,小弟查閱了很多關於《艾迪芬奇的記憶》的評測,發現幾乎篇篇吹爆,目前該作在Steam依然保持著好評如潮的評價。

    steam95%的好評率!5%的差評只因玩家玩不懂↑

    《艾迪芬奇的記憶》講述了一個關於死亡的故事:芬奇家族一直揹負著神秘的詛咒,家中每一個人好像都是“易死體質”,除了曾祖母活了93歲,其他人都因意外或生病早早離世了。

    在主角艾迪芬奇年少時,她的媽媽帶她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老宅,而後幾年中,她的媽媽也因病去世,整個家族就剩下了艾迪芬奇一人。

    遊戲開場,女主角艾迪芬奇從外地回到了老宅裡,此時她已經懷有22周的身孕,但她才僅僅17歲……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點回老宅,遊戲最後會有解釋,小弟就不劇透了。

    《艾迪芬奇的記憶》是一款“步行模擬”遊戲,全程沒有任何難度,你只需要跟隨著提示在老宅中探索就好。遊戲時長兩小時,權當看了一部沉浸式電影。

    這裡不得不說,老宅的設計是真的牛啤,各種暗道夾層,彷彿一間秘密城堡。房屋還依山傍海,景色迷人,就是太容易死人了,估計大家也沒人願意去住吧。

    遊戲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一是探索老宅,老宅中每一個人的房間都會有一本筆記或一張紙,記錄著房間主人生前最後一日發生的事情。當你閱讀筆記的時候,遊戲就進入了第二部分:化身成自己的家人,重新經歷將死之日。

    體驗每一個人的死前經歷,是這款遊戲的精髓。

    死亡是可怕的,但《艾迪芬奇的記憶》卻把這種恐懼溶解在奇妙的臆想裡,讓整個過程美麗又神秘。

    比如開頭小女孩茉莉(按輩分排,她是艾迪芬奇的祖姑母)的死前記憶,因為總是感到飢餓,她先是把屋子裡能吃的東西都吃了,甚至把牙膏也吃了。這時看到窗外的飛鳥,渴望吃掉美味小鳥的她突然變成了一隻貓!然後她彷彿二郎神附體(對不起破壞氣氛了),先是變成貓頭鷹逮兔子,又變成鯊魚追海豹,最後變成了某種怪物吃人……最後,她吃掉了她自己,茉莉的故事結束。

    開頭變成貓的茉莉↑

    小弟猜測她只是因為太餓亂吃東西食物中毒了。

    這種幻想式的敘事手法貫穿全程,並在艾迪芬奇大哥“路易斯”的故事中達到高潮,路易斯在一家魚罐頭廠幹活,幹著鍘魚頭的枯燥工作。

    路易斯一直有幻想症,每天工作的時候總在幻想進行異世界冒險。此時遊戲介面分成了兩部分,一是現實中的機械性工作,二是腦中的幻想世界。

    隨著幻想症日益嚴重,幻想世界在螢幕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同時也完成了從2D到3D的轉變,最終變成一個宏大的異想世界。最終,路易斯在他腦中的世界裡封王加冕,就在帶上王冠的瞬間……請大家自己在遊戲中體驗吧!

    幻想症還不嚴重的時候,邊鍘魚頭邊幻想↑

    幻想症病入膏肓的時候,鍘魚頭的刀已經看不見了↑

    製作組巧妙的把現實與幻想結合,雖然全程沒有多少旁白,但能讓玩家深刻的感受到幻想症的威力(或者說危害)。其他人的故事同樣出彩,這也讓《艾迪芬奇的記憶》在2017年斬獲《時代》年度遊戲第三名,同年也獲得了號稱“遊戲界奧斯卡”的TGA的最佳敘事獎。

    最後小弟不得不吹一波遊戲的字幕,現在市面上絕大多數遊戲的字幕只承載著“看字”的作用,但在《艾迪芬奇的記憶》裡,字幕成為了遊戲的一部分,它是融入在場景中的。

    比如開頭你回到老宅,字幕就呈現在遠方的天上。

    當你開啟信箱,字幕就呈現在信箱裡。

    當你用錘子砸牆,字幕也呈現撞擊的模樣。

    當你的家人都離你遠去,字幕也好像淹沒在時間的虛空裡。

    當你手拿一朵蒲公英,想說的話,都隨風而去。

    這樣的字幕不僅讓旁白更有代入感,也起到了引導作用,讓玩家能根據字幕的位置瞭解下一步要去哪裡,可謂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艾迪芬奇的記憶》是一款不可多得的藝術品,它最終也沒有告訴玩家芬奇家族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又好像已經把一切都攤在你面前,只是你看不清楚而已,希望你能在遊戲中獲得獨特的感悟。

    你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 2 # 楓評遊戲

    我們在玩單機遊戲的時候,最在乎的就是故事的代入感,或者說給我們講故事的方式。和《奇異人生》這種遊戲很相似,《艾迪芬奇的記憶》有很棒的敘事手法和節奏,可以讓玩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被故事的內容所吸引。其實說難懂,是有些人受不了遊戲中溫馨畫面下的詭異氛圍,看任何一張截圖,你都會覺得這個遊戲十分美好,而它講述的卻是一個家族死亡的故事。

    玩家扮演該家族最後一名成員,回到故居去探尋家族成員死亡的原因。但這個過程都是透過講故事的方法,用當事人的視角去展開的。比如它的哥哥,你在玩遊戲的時候,就是經歷著哥哥的死亡過程。而這個過程,並沒有我們想的多麼殘酷或者詭異,甚至陰謀等等,反而就是幻想症,給你從頭到尾,從2D到3D,甚至螢幕左右分屏到最終融合,體驗到哥哥幻想症由弱到強的過程。這個過程很真實,但你知道哥哥的死因後,你會覺得時機他也不錯,起碼幻想的世界裡它過的特別美好。

    但是說這款遊戲的意義,我覺得不必太在意,透過遊戲感受到製作者的遊戲手法就可以了,擁有好的體驗或者說與眾不同的體驗就合格了。如果非要計較故事講述的意義,那對不少入戲的玩家來說,在幻想中死去可能比盲目的留在生產線上做乏味的工作要強很多。

    對於差評玩家,我個人也理解,因為該遊戲好評高達94%,所以我一般這種遊戲都會特意看看差評都說些什麼。有人覺得遊戲太負能量,有人覺得這一家都是瘋子,有人覺得玩了遊戲後心情壓抑,實際我覺得都說的有道理。如果有輕度抑鬱症的朋友,建議不要玩這類有死亡暗示的遊戲,樂觀的人對於它的評價,是可以讓人“看淡死亡”,而悲觀的人或許會覺得也這樣死了多好,所以大家根據情況體驗,不必盲目跟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dong這個音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