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際旅行76331311

    個人認為,可以這麼講。“漢語”這個概念很大,從時間上看,它包括“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從空間上看,它包括大陸的普通話和臺灣的“國語”(前中華民國官方用語的孓遺),更包括四川話、廣府話、上海話、客家話、閩南語等等這些地方方言。

    畫一個概念圖來表示是這樣的:首先是一個大圓圈⭕,代表“漢語”。然後在裡面畫兩個並列的小圓圈,分別代表“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然後又在代表“現代漢語”的那個小圓圈裡面畫上若干個更小的互不相交的圓圈,分別代表前面講的大陸的普通話和臺灣的“國語”以及其它各個地方的方言。這樣就使你更容易看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

    在“現代漢語”這個大概念面前,普通話和臺灣的“國語”,都可以看作是方言。普通話可以看作是通行於整個大陸地區的方言,而臺灣的“國語”可以看作是通行於臺灣島和澎湖列島的方言。其它那些西南官話、廣府話、客家話、吳語、閩南語、贛語、湘語等只是通行於大陸某一個地區的方言。

    既然普通話也可以看作一種方言,那麼它和其它方言之間是什麼關係?由於使用普通話的人數遠高於其它方言,在現代漢語中所佔權重最大,個人認為,可以把普通話看作是現代漢語的“一級方言”,而把其它方言依其使用人數多少和所佔權重大小看作是現代漢語中的“二級方言”以至“N級方言”。普通話和它們的關係是級差關係。

    由於使用普通話的人數最多,權重最大,所以在畫概念圖時,代表普通話的那個圓圈,要畫得大一些。代表其它方言的圓圈則應視其在“現代漢語”裡面所佔權重的大小,即使用人數的多少,按比例縮小。

  • 2 # 寶爸大世界

    先給結論:普通話不是方言。

    有人會說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幼稚,我不這樣看。對一個沒有系統學習現代漢語的人來說,真不一定知道普通話跟方言之間的關係。而我恰好是對這個問題比較瞭解,試作如下解答。

    先給個公式:普通話=現代漢語(狹義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漢語方言學,屬於並列學科。而各個方言、土語,均屬於漢語方言學的研究範疇。

    ------

    先來給個現代漢語的官方定義: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現代典範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

    普通話的音:北京話的語音系統。

    普通話的構成基礎:北方話。

    普通話的語法規範:現代典範的白話文著作。

    ------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什麼是漢民族共同語呢?就是漢民族全體成員通用的語言。共同語的形成規律就是:在一種方言的基礎上形成,它的形成,跟經濟、政治的集中分不開。

    有人說,普通話是現代漢語是漢民族共同語,這個道理我明白了。問題是,為什麼一定要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呢?

    一個民族共同語,以該民族的哪個方言為基礎方言,取決於那個方言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以至人口多寡等等。

    ------

    有人覺得不公,南方經濟一直髮達於北方吧?為什麼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而不是南方某個方言為基礎方言?

    決定以哪個方言為基礎方言的因素雖有多個,但起決定作用的是政治。對,政治。

    漢族的書面語文形成很早,至少在漢代已經有成熟的書面語言。當時的政治中心在哪裡呢?不說你也清楚,北方啊!也就是說,文言,這個書面語言,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形成的。

    文言離生活語言越來越遠,漸漸的,別一種書面語出現了,就是把生活語言放到書面上去,就叫白話。可以確認的是,白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們讀的古典小說名著,至少紅、水、西、儒都是用的這種白話創作出來的。這些書流傳甚廣,北方方言基礎上發展出來的白話,也就普天之下,人人用之了。

    白話上了書面,民間交流中總得有個大家可以共同理解的方言,來作為“中間”語言,大家可以彼此交流啊,彼時,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北方話,慢慢就取得了這個地位,並且有個名字,叫“官話”。北京話作為官話的基礎,那也是有原因的,清統治幾百年,都城在哪裡呀?北京呀!所以啊,語言這東西,它是跟政治繫結的,都城所在地的方言,更容易上位對吧?

    要說最終推出普通話也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語音,跟五四白話文運動有直接關係。“國語運動”在口語上,直接把北京話推到了老大的位置上,北京語音自然而然地成了全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

    經常看到網上有人叫不公,說什麼標準語音應該是哪個哪個,為什麼是北京音。希望這些忿忿不平的人,去看看現代漢語發展歷程,就不會嚷嚷了。

    還有的人認為普通話是解放後,政府腦子一熱定下來的。這顯然是對語言的發展規律不懂,淵源二字,懂嗎?從先漢就線索分明瞭,爭之無用啊!

    ------

    那麼,我們國家的方言有哪些呢?不妨羅列一下:北方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吳方言,以蘇州話為代表。湘方言,以長沙話為代表。贛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客家方言,以梅縣話為代表。閩方言,分東、北、南三地域,各有其代表。粵方言,以廣州話為代表。

    好啦,算是把過去學過的東西,趁機複習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足以回答清楚題主的問題?

    哦,捎帶說一句:漢民族共同語是由法律規定了的,題主問:怎麼看?我認為,做一個守法公民,是我們的本分,法律規定的事情,我們執行照辦就是了,不存在“怎麼看”的問題。

  • 3 # 14885143955

    普通話是標準的漢語,廢除地方方言的良好開端,統一文字,統一語言,傳承中華文化,勾通語言障礙,加強學術交流,繁榮中華文化口技,不雖要吝地翻譯便於交流,與秦皇統一衡量,統一貨幣異曲同工。

  • 4 # 六枝申斧

    這個問題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方言,一個是普通話。我們先分析這兩個關鍵詞。

    先看方言。語言有三個要素,分別是語音、詞彙和語法。各地語言的不同,語音差別最大,其次是詞彙,語法最穩定。即使是古代漢語,在語法上,古今差別也是很小的。於是語言學家們根據語音的特點和差異把全國各地分為七大方言區。分別是北方方言、吳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和湘方言、贛方言、客家話。

    再看普通話。根據語言的三要素,普通話的定義有三句話,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注意,第二句話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指的是詞彙這個方面。

    在七大方言中北方方言地域最廣。它包括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和江淮等廣大地區,使用人口占全華人口的73%。在北方方言中北京話地位最特殊。因為北京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一方面北京話發展為官話被傳播到全國各地,另一方面國家的公函和文告也都以北京話為基礎。就是後來魯郭茅巴老曹的作品,也都是受到北京話的極大影響。所以普通話定義的三句話,都是以北方話為基礎的。

    到這裡我們可以說,普通話不是一種方言,它是在一種方言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 5 # 閒雲野鶴BH

    普通話算方言吧,灤平口語,就是普通話的原型。其實把它定為官方的一個通用話語,應該是六十年代開始大力宣傳推廣的。

    這個真的很值得寫進史冊,規範文字和度量衡是秦始皇的豐績(省略皇的負面),普通話推廣是新中國政府的偉大成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婚姻和彩禮的理解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