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秀才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我想是對酸書生的形容,是對那種只讀書,讀死書,死讀書的人說的。

    首先來分開兩個概念。一個是書,一個是書生。

    先說書,那書絕對是有用的。自古言道: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也曾有世界名人曰: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中國的封建時代,人們的上升通道基本是靠讀書,考取功名,步步高昇。自古成大氣者也都是博覽群書,精心思考。好比臥龍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因此才有草船借箭,借冬風之美談。即便到了當代社會,我們看那些成功人士,瞧那些商業大佬基本也都推崇讀書。馬爸爸還讓高曉松先生開書單呢不是。

    在說說書生,也可以說是讀書的人。古代有個叫趙括的吧,熟讀兵法,可是到了真正的現場一敗塗地。這類讀書的人就是讀的不成功的。根源在於沒有吸收,更沒有舉一反三,最重要的是沒有結合實際,實地去運用。估計這句話大概就是說的這類人吧。

    其實,書是書,讀書的人是讀書的人。書一定有用,讀好了人也有用,讀不好人也無用。

    當代社會,願大家重新抱起書讀,兩條腿踏踏實實走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也。

  • 2 # 知足常樂14581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這句古詩的出處及當時的創作背景。

    這句詩是清代詩人黃景仁於二十歲時寫成的《雜感》,全詩為: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做聲。通讀一遍這首詩給人傳遞出來是一種憂傷、衰敗的氣息,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滿滿的負能量。這就不難讓我們瞭解到詩人當時過得應該比較鬱悶的。而實際上呢,據史料記載,作者身世飄零悽苦,明明自己很有才華卻無人賞識,仕途始終不順(6次鄉試不中對一個自詡有才的人確實是很大的打擊),隨後怒極反笑,自嘲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黃景仁,年少成名,9歲有詩名,16歲在3000人中取得童子試的第一名,是“乾隆六十年第一人”,這樣的人都不能取得功名,所以很是憤慨。詩人想表達的正是他當時百無一用的只是會讀死書的書生,所謂馬上打天下,安能馬上治天下乎?廟堂之上,文人是必須存在的,任何一個國家發展都需要讀書人來傳承,武將和文盲可以打天下,但依靠他們來治天下,是完全不行的,所以,真正百無一用的,是隻知道滿口理論,不顧實際引經據典的書呆子,而不是所有的書生。

    所以對“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詩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義上,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我們應該始終堅信人類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書生”。

  • 3 # 格律4

    這首詩出自於清朝詩人黃景仁《雜感》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這首適出自於清朝詩人黃景仁的《雜感》, 黃景仁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一生四方奔波,窮困潦倒。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首詩的作者本身就是一名書生,從他的人生背景可以看出他一生的書生的身份和窮困潦倒的人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麼他所表達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其實是一種自嘲,說白了就是,“你看我這麼大的才學卻無用武之地,實在是可悲呀!”

    從歷史上看,這首詩反映了中國古代諸多懷才不遇的人卻找不到用武之地,一生過的十分的清貧,想想都挺可悲的,古代一般讀書人都立有大志,都希望考取功名,至少或當先生或當醫生,內心極其孤傲,因為古人云,國有四民,士、農、工、商四個等級。而讀書人在士、農兩個等級之間(第一、第二等級),所以社會地位還是蠻高的。而商居四民之末,也就是說,大部分的讀書人不屑於經商,商人和妓女在封建社會是一個等級,所以很多讀書人一生過得窮困潦倒。

    所以導致諸多的民間書生空有一副才學,卻往往找不到用武之地,而又不屑於去做其他的營生,用現代語說也就是有一點清高的感覺。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的現在蘊含是什麼?

    封建社會伴隨著清朝的滅亡而逐漸退卻,國家的封建思想逐漸得到解放,但是中國社會依然存在著大量的文盲,社會開始言論自由化,國家的文化普及只集中於少量的知識分子精英階層,但是在民間社會當中存在著大量的半文半盲的人,他們會認為知識分子沒有什麼用處,可謂古人云百無一用是書生……

    文革期間湧現出這樣的一個現象,知識分子下鄉接受農民再教育,一度興起了“打倒孔家店,知識分子是臭老九……”的熱潮,一定程度上會給人這樣的一種印象,讀書有什麼用這樣的錯覺。

    然而,改革開放以後,高考開始恢復,國家經濟得到全面的發展,這就需要大量的知識分子精英加入到國家建設的決策層!那麼在極其注重社會實踐的今天,“百無一用是書生”反應著當下的知識分子應當注重社會實踐,把自己的才學實實在在的用在社會實踐當中才能產生真正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鼓勵知識分子湧入到社會實踐當中去,再說,馬克思唯物主義是一套注重社會實踐的著作!所以在現代的意義當中“百無一用是書生”更多的是一種提示作用,或者說警示作用。

  • 4 # 祖天師門前小道

    百無一用。現在的社會也會出現。但是每個人的生存都有每個人的價值。不一定可能是書生,書生也有它的用途。書生可以寫作,可以做文章。如果一個連書生都不如的人。那麼它是否真的百無一用呢?當然不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價值。

  • 5 # 和親34

    指讀死書書呆子老學究這類人……把毫無價值的資訊資料奉做聖典,還喜歡藉此指點他人大發狂言什麼的。

    所以,統治階層對這類人又愛又恨……愛的時候可以愚民,恨的時候評價其一無是處。

    為何這樣?這類人讀書背書厲害記憶力好,喜歡按照書本辦事,於是……

  • 6 # 堯小蹲

    死讀書、讀死書的所謂書生當然是沒啥用處的,對於社會也無貢獻,對於他人也無價值。

    古代文人多,如文天祥一般能帶兵打仗的文人也不少,如徐霞客一般花一輩子做實地調研的文人也不少。其他文人作詩作賦也大多為了抒發心中所感所想、針砭時事、議論家國天下,是有各自的理想抱負和願景的。

    只有那些整天費心於細枝末節的書呆子——例如南北朝之際那些整日爭辯駢散優劣如何的所謂風流雅士;一輩子都在讀聖賢書,除此之外連生活常識都沒有的傻子等等——是真的毫無卵用。這就是真的讀書讀傻了。

    寫到這邊不自覺就想起筆者還在初中時候的一位同學,也姓張,除了數學什麼都不會。除了數學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而且他對於數學的興趣並非是研究理論、做推導、學習更深的內容,而是做題。是的,他就是愛做數學題,一本一本地做題。整天來上課就是抱著幾本冊子做題。當然了,這確實給他帶來了成績:成了奧數班的尖子生。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個只會做數學題、嚴重偏科、聊天說到洗澡才知道他直到初中都是家人幫著洗澡他自己連肥皂都不會搓的人……能有什麼作為呢?現在老家幫人看店記賬。

    這就是真正的書呆子了。

    所以,並不是讀書無用,而是要學以致用。讀書多和能生活並不矛盾;做書生和能養家也不矛盾。就看如何去做了。

  • 7 # 青山綠水241588

    書生們,一要讀有字書,也要讀無字書。

    二要把書讀透,讀活。心會慣通!

    三要古文今用。

    切記狼臨終遺憾。它說,……,像這樣的書呆子沒有被我吃掉,是我終生的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e播放暫停後回到原點怎麼設定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