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自漢·鄒陽《獄中上樑王書》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原文節選: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齊、秦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於志,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為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於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譯文:俗話說:“有相處到老還是陌生的,也有停車交談一見如故的。”為什麼?關鍵在於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用自己的頭交給荊軻來幫助太子丹的事業;王奢離開齊國投奔魏國,親上城樓自殺來退齊軍以儲存魏國。王奢、樊於期並非對齊、秦陌生而對燕、魏有久遠的關係,他們離開前兩個國家,為後兩個國君效死,是因為行為與志向相合,他們無限地仰慕義氣。因此蘇秦不被天下各國信任,卻為燕國守信而亡;白圭為中山國作戰連失六城,到了魏國卻能為魏攻取中山國。為什麼?確實是因為有了君臣間的相知啊。蘇秦做燕相時,有人向燕王說他壞話,燕王按著劍把發怒,用貴重的馬肉給蘇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國後很顯貴,有人向魏文侯說他壞話,魏文侯賜給白圭夜光璧。為什麼?兩個君主兩個臣子,互相敞開心扉、肝膽相照,豈能被不實之辭所改變呢!它的近義詞:一見如故【yī jiàn rú gù】釋義:初次見面就像老朋友一樣,形容初次相見就情投意合。典故:隋朝末年,羽騎尉房玄齡看不慣隋王朝的所作所為,毅然拋棄官職去投奔舉義旗的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對房玄齡早有耳聞,兩人一見如故,都有相見恨晚之感。房玄齡跟隨李世民走南闖北,九死一生,為李世民收羅有用的人才,唐朝建立後成為尚書令。反義詞:形同陌路【xíngtóngmòlù】釋義;原來很熟悉的朋友或是刻骨銘心的愛的人,再次在街上碰見,卻像是陌生的路人一樣。【出處】:《秋思》(汪興仁):“秋雁南飛有時歸,落花飄零終入土。 卻嘆世事比人情,形同陌路因何故。”
典故出自漢·鄒陽《獄中上樑王書》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原文節選: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齊、秦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於志,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為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於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譯文:俗話說:“有相處到老還是陌生的,也有停車交談一見如故的。”為什麼?關鍵在於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用自己的頭交給荊軻來幫助太子丹的事業;王奢離開齊國投奔魏國,親上城樓自殺來退齊軍以儲存魏國。王奢、樊於期並非對齊、秦陌生而對燕、魏有久遠的關係,他們離開前兩個國家,為後兩個國君效死,是因為行為與志向相合,他們無限地仰慕義氣。因此蘇秦不被天下各國信任,卻為燕國守信而亡;白圭為中山國作戰連失六城,到了魏國卻能為魏攻取中山國。為什麼?確實是因為有了君臣間的相知啊。蘇秦做燕相時,有人向燕王說他壞話,燕王按著劍把發怒,用貴重的馬肉給蘇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國後很顯貴,有人向魏文侯說他壞話,魏文侯賜給白圭夜光璧。為什麼?兩個君主兩個臣子,互相敞開心扉、肝膽相照,豈能被不實之辭所改變呢!它的近義詞:一見如故【yī jiàn rú gù】釋義:初次見面就像老朋友一樣,形容初次相見就情投意合。典故:隋朝末年,羽騎尉房玄齡看不慣隋王朝的所作所為,毅然拋棄官職去投奔舉義旗的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對房玄齡早有耳聞,兩人一見如故,都有相見恨晚之感。房玄齡跟隨李世民走南闖北,九死一生,為李世民收羅有用的人才,唐朝建立後成為尚書令。反義詞:形同陌路【xíngtóngmòlù】釋義;原來很熟悉的朋友或是刻骨銘心的愛的人,再次在街上碰見,卻像是陌生的路人一樣。【出處】:《秋思》(汪興仁):“秋雁南飛有時歸,落花飄零終入土。 卻嘆世事比人情,形同陌路因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