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山不掩

    在漢朝建立的時期,曹參經歷過兩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打天下,憑的是武功,憑的是計謀,憑的是後勤保障。曹參參與了打天下,以及平息諸侯叛亂,《史記》有載:

    凡下二國,

    縣一百二十二,

    得王二人,

    縣三人,

    將軍六人。

    功勞是明擺著的,即建國有功。

    漢朝建立以後,曹參的職務變了,任丞相,主持政務。但此前,蕭何已經建立了完整的規章制度,也符合漢朝初建,減輕百姓負擔,促進農業生產的積極作用。這些規章制度,都借鑑了秦朝暴虐的制度的嚴重後果,受到百姓歡迎,是符合漢朝初期的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的建立,不可能迅速過時,他有相當長的適應期。曹參懂得這些,恪守成規。而不是隨意變更,反而擾亂百姓。可見,曹參主持政務,能穩定生產關係,保持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的確功不可沒。

    所以,曹參千古傳誦,的確名不虛傳。

    至於曹參生活標準很高,傳言胡吃海喝,這與其同時期的政績不可比擬,對這個地位而言,並非大事。相反,在韓信等人謀反的背景下,這個高官如此胡吃海喝,正反映了其胸無大志,絕不可能是謀反之人。可以說,曹參自毀形象,但卻間接向帝王表示了沒有二心,必然深得劉邦的信任,既坐穩了高位,也保得善終,這是為官之道,豈非常人可悟的。

  • 2 # 剪輯小建建

    關於曹參,最著名的就是“蕭規曹隨”這個成語了。

    其實我們可以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就能看出曹參為什麼能夠被千古傳誦。

    其實劉邦這個人就是個二流子,沒有學問,管理國家也馬馬虎虎。但是他和他創立的王朝能夠綿延兩百年?

    原因在於,他的手下人都是精明厲害的。

    在治理政務方面,前期有蕭何。

    當年劉邦一行人打下咸陽後,馬上就開始在咸陽宮殿裡享樂起來,只有蕭何一個人跑到府庫中,拿到了秦國治理天下的各種典籍與資料。正因為如此,漢朝前期的和平穩定,在蕭何手中一手創立。

    劉邦做了十幾年天子,就掛了。蕭何也跟著老主子到地下服侍去了。

    漢惠帝劉盈登基後,讓曹參做了相國。

    本想著新相國上任,怎麼也能燒個三把火。

    結果,曹參天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同時也沒有什麼新的政策出來。

    漢惠帝很奇怪,覺得自己是不是認錯了人。於是派了曹參的兒子去責問曹參。

    曹參第二天上朝時,回答了這個疑問

    “陛下覺得蕭相國牛逼,還是我牛逼?”

    “肯定是蕭相國啊。”

    “那還不就是了,前朝的政策在蕭相國手中都已經完善的建立了,我還沒他牛逼,我怎麼可能對他的政策進行改動呢?”

    漢惠帝聽了,也覺得是對的。

    其實,曹參這裡面有兩個意思的:

    第一,我確實沒有蕭何牛逼,我對他的政策比較認可,沒有改動的必要。

    第二,我漢朝現在剛剛建立,國立還沒有強大,不宜有太大動靜,還是應該與民休息為主,所以我們還是少折騰為好。

    曹參這個事情,讓天下人都知道了,於是整個國家的人都覺得他說的是對的。

  • 3 # 睿讀西遊

    有人醉生夢死而棄世,曹參醉酒治天下。他主張的“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最小限度的干預老百姓,最大限度地釋放了社會生產力。

    曹參執政核心思想便是:蕭規曹隨。

    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甚至有點窩囊的感覺,執政為官,最難的不是大幹快乾,而是剋制大幹一番的衝動,儘量保持前任好的制度,而蕭何當時定下的輕徭薄賦、減輕刑法、與民生息等,無為而治的政策符合了漢初的環境。曹參堅持了這一政策不變,到了文帝、景帝兩代的發展西漢已漸漸繁榮起來。

    在歷史上文治武功能與曹丞相相比的,不是很多見,太史公曰:曹相國參攻城野戰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獨參擅其名。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大凡歷史上留名的好官,要麼是清正廉明的如包拯、海瑞。要麼是敢於諫言不懼權威如魏徵,要麼是拯救國家於危難力挽狂瀾如於謙,或者將國家的衰落恢復到中興水平如張居正,他們都是以自己的心血奉獻於國家,但是有這麼一個人,他當宰相時期,什麼事都沒幹,整天只知道喝酒赴宴,卻能被後世的人稱為一代賢相,他就是曹參。

    劉邦死後沒兩年蕭何也走了,曹參接替了蕭何的位置,按道理應該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政策要換,人員要換吧!但曹參並沒有,原班人馬和政策基本保持不變,同時從各郡和諸侯國中挑選一些質樸而不善文辭的厚道人,立即召來任命為丞相的屬官。對官吏中那些言語文字苛求細微末節,想一味追求聲譽的人,就斥退攆走他們。

  • 4 # 歷史大良造

    一勺歷史,為您解答。

    曹參在相位待了三年,所謂的“胡吃海喝”,只不過是嗜酒如命而已,並非是那種腰纏萬貫、揮金如土的土豪現象。死後的曹參仍然被千古傳誦成為一代名相,的確是實至名歸,這就不得不提及“蕭規曹隨”這一成語了!

    曹參和蕭何一樣,都是從沛縣起就一直追隨著劉邦,從一起擁立劉邦為沛公,到跟隨劉邦東征西討,腥風血雨這麼多年,曹參對漢高祖的忠心與出色的個人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西漢建立後,曹參在齊地為相又逐漸顯露出他治國理政這方面的卓越才華。

    劉邦死後,生性柔弱的劉盈繼位,而此時的蕭何也已經年邁到老病纏身。因為在漢高祖劉邦臨終前,就曾留下讓曹參接替蕭何為相的旨意,所以當漢惠帝劉盈問起蕭何誰人能夠接替相位時,蕭何首推曹參。就這樣,曹參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國相生涯。

    因為曹參非常喜歡喝酒,經常喝得爛醉如泥,為相期間常常日上三竿了還在呼呼大睡。所以就有人議論說曹參喝酒誤事,嗜酒如命,這種經常迷迷糊糊的狀態怎麼能管理好國家?也有人說曹參能力不足,只知道拾蕭何牙慧什麼的。

    這些話傳到曹參耳朵裡,於是他自己上朝時主動向漢惠帝請罪說自己能力有限,拿不出比“蕭規”更先進更有效的政令來。主要還是因為蕭何高瞻遠矚,各方面已經考慮得相當清楚,曹參他自己只想按蕭何得方法認真執行就能事半功倍,照做就好,不失職即可種種!

    漢惠帝覺得曹參說得有道理,也就不再幹涉了。這就是“蕭規曹隨”的由來!

    看似庸碌無為的曹參,其實這才是真正的慧眼,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無為而治”。他知道什麼事可為什麼事不可為,如果非要逼自己拿出另一套治國方案,無疑是畫蛇添足。漢初時期,奉行的是休養生息的政策,這一點在高祖和蕭何為相期間就開始實行而且效果十分顯著。曹參不是不喜歡折騰,而是知道只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蕭何制定的政策得到延續,國家的經濟才能繁榮起來,人民才會更加安定。

    畢竟蕭何為相期間制定的諸項政策,對於初建的漢朝帝國的統一與安定、經濟的復甦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更有利於百姓的休養生息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們都知道,為政期間,最忌諱的莫過是朝令夕改。一個優良的政策就需要保持延續性,如果換一個人換一種想法,信譽則會隨之流失,資源會遭到浪費,百姓會跟著吃苦。

    曹參為相三年,甘願揹負“不作為”的罵名,也一直堅持著“蕭規曹隨”,儘自己的能力延續著前任名相蕭何留下來的規章制度,幫助漢惠帝安定民眾,減輕百姓的負擔,對內鼓勵農民增加生產,扶持商賈繁榮經濟,對外採取“和親”安撫匈奴。就這樣,積貧積弱的西漢帝國迅速強盛起來,為之後的中國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就是為什麼曹參能夠成為千古傳誦的一代名相的緣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田CRV氣囊燈亮拿電腦進入又沒故障碼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