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師巨典
-
2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功夫到家了,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如果功夫不到家,無論怎麼寫都寫不出自然靈動且有神韻自得的隸書。
上圖為劉文華的隸書作品。
按照張繼老師的說法,學隸書或者進行隸書創作,在筆法上,在結字變化上,都要彰顯靈動,有靈動了,才能達到神韻自得。
上圖為張繼的隸書作品。
要想把隸書寫的讓人看起來有神韻自得之感覺,側重點應放在基本功的訓練上。俗話說,熟能生巧。學隸書,寫隸書,動作要快,下筆要做到穩,準,狠,不要老是慢呑呑的,猶豫不決。
上圖為答主的隸書作品(區域性)。
如果臨帖不夠,如果臨帖不精,是寫不出神韻自得的隸書作品的。希望題主多看多讀漢碑,多看多讀清人的隸書作品,還要看看張繼和劉文華的隸書作品。看的多了,見識就廣了。另外,還要下苦功夫臨帖,把帖上的字臨的既有形又有神,達到有形有神時,再進行隸書創作。隸書創作時,要始終處在自然書寫的狀態之下,不要描字,不要做作,更不要刻意的去“造字”。神韻自得來自技法的嫻熟,神韻自得來自自然書寫。書法作品的靈動感往往與書法作品的神韻自得成正比。
上圖為王福庵的隸書作品。
-
3 # 才辰日月
本人喜歡書法,也經常塗抹幾筆。
一,個人覺得,隸書也好楷書也好行書也好,都有其約定成俗的書寫規律。隸書不像楷書那樣要求嚴格,但是想寫好一手漂亮的隸書,也需要下功夫。
二,當然書法無外乎先筆畫,結構,再整體佈局,最後看神韻。而筆畫和結構是基礎。隸書流傳下來,有其內在的規律。比如蠶頭燕尾等等,這些需要書寫者多加模仿訓練,在大量模仿的基礎上,取百家之長,融會貫通,功到自然成,就會寫出神采飛揚的好作品。
三;好的書法作品,應當具備如下幾點:1,嚴謹,有法度,不能胡來,不能隨意性太大。當然適當的創作在所難免。可是有的人隨意性太大,胡寫亂畫,連自己本人都無法形成規律,怎麼可以推廣?2,堪為人師。好的書法作品,應當雅俗共賞,神韻自得。因為有嚴謹的法度,才值得在人民群眾中學習推廣,所以一些醜書就是另類,談不上是書法。3,基本功紮實,最起碼能寫好楷書隸書,書法漂亮,大方,讓人賞心悅目,經得起後世推敲。
四,隸書寫得好的,最佩服劉炳森老先生。他的字結構端莊大方,用墨粗細變化多多卻不失基本規律,作品整體靈氣十足,神韻自得。不像有的書寫者把字寫得過於太死板,有的人寫得又過於飄渺沒有底氣。謹選兩幅,與朋友共賞:
-
4 # 京蘭1
隸書寫好了要臨漢碑,要參透古人的精神,在此基礎上勤奮練習。趙普老五歲描紅,中年始主攻隸書,其隸"中鋒正、方為主、減蠶雁、融篆行"。大氣磅博。/
-
5 # 弄墨堂
學習隸書,臨摹必不可少,就是用一張薄紙,蓋著範子上摹寫。摹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意識,強化對範字的準確印象,即瞭解筆畫的粗細變化,用筆的輕重差異,結構的規律等。如果自己無法從筆畫上悟出來,最好以影片教程配套最佳。臨寫是最主要、最直接、最關鍵的方法,摹是為臨服務的。臨寫是對照範字來書寫,是對自身觀察力、用筆技巧、結構運用的集中訓練。初學者要多臨摹範字,也臨寫為輔助手段。
初學練字,一定要精煉。講求“一字百鍊,少而求像”,而不是“百字一練,多而不像”。根據練字時與範字的相似程度來判斷每天練多少字,每天練多長時間。普遍來講,建議每天控制在半小時以內,避免用手過度或產生枯燥感。
為了使字的結構更加神韻自得,因多與範字對比分析找出與範字的差距,是筆畫的缺點,還是部首的錯誤,抑或結構的不符。只有找到其中的原因,以後再寫同一個字時,才會有所進步。
-
6 # 如石書藝
隸書寫出神韻,是不可想象的難。乙瑛碑“骨肉勻適,情文流暢”,神韻在於秀逸清俊;史晨碑“古樸渾厚,結體嚴謹”,神韻在於爾雅超逸;張遷碑“筆勢內斂,筆力沉著”,神韻在於古拙奇巧;曹全碑“精氣內含,柔中有剛”,神韻在於飄逸秀麗;禮器碑“痩硬如鐵,迭宕多姿”,神韻在於奇絕永珍。
要達到神韻自得的境界,難乎其難,非常人可以企及。今人隸書注重形式和視覺上的效果,誇大了傳統隸書在某一方面的特性,過了頭,就容易形成習慣,久而久之,習慣就養成習氣,習氣並非風格,更不是神韻,如果把習氣自得,當作是神韻自得,那就是誤入歧途。隸書如同草書,精氣神全在點畫線條裡,沒有足夠的功力,難以呈現隸書之神韻,更不用說神韻自得了。
如何才能寫出隸書的神韻,首先必須理解隸書本質特徵。漢隸碑刻,已近二千年,大多碑石或風化或磨損,難以辨析隸書真面目,現選禮器碑字型,對隸書的基本點畫和結體特徵進行分析。
1、橫畫。隸書的橫畫並非都是水平狀。如圖一的“工”、看似平正,然其筆勢流暢。“工”字的第一橫輕,第二橫重,呈波畫,通過當中的點(豎寫成點),使兩橫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呼應關係。如圖二的“王”,三橫長短不齊,空間布白不等,通過當中的豎,襯托出了三橫富有層次和變化。
2、豎畫。隸書的豎畫大多不垂直,如圖三的“華”,草字頭的兩豎筆勢相反,位置錯落有序,華的一豎並不是垂直,而是與草字頭的兩豎構成華字的“主心骨”。如圖四的“圖”字外框的“口”兩豎也並非垂直和平行。
3、撇和捺。變化很多,一般而言,是撇抑捺揚,如圖五“人”。也有撇揚捺抑,也有彼此開張,無論何種組合方式,之間的呼應關係十分巧妙,極具變化,又很協調,如圖六“舉”字。
4、轉折。轉折的筆法,比較簡單,由橫轉向豎,或由豎轉向橫,折角處或外拓法,或內擫、或斷筆轉鋒再起。它是主要筆畫的輔助,但卻是決定隸書不同風格的主要因素。如圖七“禮”字。
5、點。隸書的點變化最為複雜,有的作短橫、短豎或短撇、短捺處理,有時把橫、豎、撇、捺又作點處理。雖然寫點的筆法不難,但極富方向性和裝飾點綴空間作用。如圖八“叔”字。
另外,隸書的鉤,一般作撇、或捺處理。
(未完待續)
回覆列表
隸書如其他所有正書一樣,都是一些規範類的書體。規範類的書體,其實最難做到的就是“神”,而最容易學到的就是“形”。想要學到隸書的神韻,就一定要從漢隸入手,只有漢隸才會有高古的氣息和神韻。脫離漢隸的諸如唐隸,清隸都不適合初學入手。
首先在字形上要高古。學漢隸,必須要學漢碑的字形,不能用我們當代的規範字審美觀去看待漢隸。字形穩、準,是得到神韻的第一步。
其次是筆法上要高古。筆法上一定要有時代氣息,不能拘束,不能刻板。董其昌說練字一定要先熟後生。熟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的“生”才是得到神韻的關鍵。寫隸書和楷書一樣,不能慢慢悠悠和初學一樣似的寫,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是不會靈動的。如不靈動,筆端就不見精神,更勿談神韻。
最後,字形筆法上穩定了,就要開始學習傳統文化。腹有詩書氣自華,每個文人都不是隻靠寫字就能出名的。文人的基礎是“文”,只有他們才能把字寫出神韻。一個人練了二十年,但不懂詩文,他的字也不會有神韻,只會徒得其形。這是一個非常準確的道理,但很少有人願意相信他,畢竟感覺太過虛無,觸控不到。其實,等到水平到的時候,自然會是覺得自己詩書氣不夠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