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4
回覆列表
  • 1 # 刀山火海九局

    唐末開始,中國把東南亞到印度洋中諸島國劃分為東洋和西洋。

    從福建、廣東沿海港口出發,渡東海到臺灣、琉球、日本諸島為東洋。

    從呂宋順菲律賓列島,南至婆羅洲,這條沿西太平洋諸島的航線所經之地稱“南洋”。

    從中國沿海出發,順大陸海岸南行,過印度支那半島,所經之地稱為“西洋”。

    東洋、西洋之間分界是南海。

    南洋一般是指現在的東南亞,具體點說來就是現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由於華僑在南洋謀生和流動,“南洋”的內涵有所發展。南洋群島即印度尼西亞群島。

  • 2 # 悸動回憶

    南洋指的是東南亞各國。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江蘇以北沿海稱北洋)。

    清代鄭觀應在《盛世危言·海防上》提到:“今而南洋各島,悉為佔據。”(現在南洋各個國家島嶼,都被列強佔據。)這裡的南洋就指的是東南亞各國家。中國古代及近代有著下南洋的說法。福建、廣東等地老百姓乘船前往東南亞進行經商,也有的是戰亂時期遷徙到東南亞各國。

    清朝時期也有稱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的說法。如“南洋水師”為主要負責江浙一帶的海防事務,與北洋水師相對應。

    華人下南洋的原因

    一、戰亂導致被迫遷徙

    在明朝到民國這段歷史時期,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福建、廣東一帶在當時慌亂窮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極度難以維持,為了謀生計,維持家庭生活,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躲避戰亂,閩粵地區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到南洋謀生。

    據1935年中國太平洋學會對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調查顯示,因經濟壓迫而出洋者佔 69.95%。那個時候下南洋的人,既有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也有在家鄉故土呆不下去的人。

    二、當地政策的吸引

    英國、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南洋,正處於加速開發過程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先後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這樣的政策對於中國國內流離失所、喪失土地的無業流民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攜妻帶子,或孤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南洋。

  • 3 # 愛吃魚丸愛吃魚

    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

    擴充套件資料

    華人去南洋區域活動,歷史上稱為“下南洋”或走南洋。南洋指東南亞較深區域為主的區域,也包括斯里蘭卡等等。阿拉伯海以東的屬於南洋。

    小規模時期:鄭和下西洋(前期是下南洋)之前,官員和老百姓走南洋是小規模活動。元朝時期有過元爪戰爭。

    洪流時期:歐洲列強統治南洋各區域時期希望引華人去開發,加之中國幾次大亂,討生活的移民出現了洪流。明末、清朝和民國時期,華人去東南亞經商(海上絲綢之路)、打工、乃至遷徙到東南亞(起初的主要動因是建立和統治印尼的荷蘭當局來華南招工),規模巨大,納土納群島就是華人建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異地候機樓的建設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