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校一線

    人有了生命,就會有觀察、思考、總結,就會有表達觀點的慾望。想天空、海洋、大地、空氣和水.......想生命,想我們的生活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在寫作時,常常深感孤獨,常常為自己的孤獨而感到頭疼,感到無法自拔。

    一篇被人欣賞、為人津津樂道的文章需具備三個條件:文章的觀點、標題和語言組織能力。三者關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文章的觀點是文章的鮮活生命。

    中心明確,觀點明朗,思路清晰,邏輯準確,從而文章在表達上讓故事飽滿,人物靈活靈現,或者感悟深刻,寫此喻彼、借物抒懷。對此,讀者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篇文章,脫離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再好的標題,再好的語言表達,只能使文章陷入標題黨的尷尬,往往令人生厭。在學生的作文中,這種情形往往被老師批閱為零分。

    題好一半文。

    標題是對文章中心思想的高度提煉,文章的精華展現。一個好的標題,往往是畫龍點睛。好的標題有著讓我們讀完全文的魅力和誘惑。我們讀過很多優美文章,若干年後,文章的內容、甚至詞彙都剩下了零碎的記憶片段,但標題還依然記著。

    在一場考試裡,試卷給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作文內容的限定,讓學生自命題作文。學生在作文答卷時,即使有的作文的表達詞彙一般、甚至很差,有的思路條理有點凌亂,但和文章中心思想保持一致的標題,閱卷老師仍會給分。

    語言組織能力,決定一篇文章的語言表達。

    有了觀點,有了題目,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語言的組織,詞彙優美華麗或者樸實,準確表達觀點或者寫出真情實感,讓文章閃爍出思想的光芒。觀點明確,標題新穎,內容豐富,這讓一篇文章有了鮮活的生命。

    文章做到這三點不容易,一篇優秀文章的產生,背後是作者付出的艱辛。它需要作者對日常生活觀察記錄、思考總結的日積月累,在寫作時,對事件透露出的思想有共鳴或者感觸,從而觸發靈感。所以說,一篇優美的文章背後,藏著一個用心的創作者,常常會為寫作上的某一個細節而頭疼或煩惱。

    用心寫作的人是孤獨的,它的靈魂,需要文字之外至誠的護理與調節。

    感謝自己,目前心態尚且年輕,還能夠在文學的芳草地,孤獨放歌.....

  • 2 # 林老師講作文

    相比於中學生來說,小學生寫作文應該是最讓人頭疼的。一篇200字的小作文能咬一個小時筆頭,你要問他為什麼寫不出來。他還會強詞奪理說:明明兩句話就能說完的,為啥要寫200字啊。

    小學生因為生活經驗少,每天的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學校和家裡,課餘時間又多被課外輔導班和各類的興趣班佔據。他們難以有其他豐富的生活體驗,他們對外界的很多認知都是從手機而來,這樣間接的體驗難以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過深的印象。這就造成了一遇到需要從生活中取材的作文,他們就會大腦空空,不知如何下筆。

    這當然怪不得孩子。家長們也有難處。個人原因複雜而難以言說,就不展開了。所以家長們多會利用假期帶孩子出遊或是報個夏令營,以彌補孩子缺少戶外,或是社會活動的缺憾。而困難的是,孩子一旦習慣於從手機中來滿足心靈的愉悅,他們會更加不樂意於透過親身的體驗去獲得不同的感受了。同時,身體也開始犯懶了。

    身體和心靈都開始愉懶了。這挺可怕的。

    這些表現在作文上,最頭疼的就是:無事可寫,無話可說。

    有什麼辦法能改變這種情況呢?

    一、家長要為孩子創造機會去體驗社會、參與戶外活動。

    二、引導孩子在生活的小事上多觀察,多思考,家長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孩子手裡的顯微鏡、放大鏡、望遠鏡。透過家長的引導與啟發,讓孩子發現更廣闊的世界,更神奇的領域,更精彩的生活。

    三、最後,當然還是要多讀書,書裡的內容比手機的資訊靠譜多了,更注重知識性,更有科學性。沒有任何介質給予孩子獲得知識的幫助會比書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比較兩個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