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與英、法、俄、奧匈並駕齊驅的歐洲大國,德意志帝國存在的48個年頭裡裡(1871-1918年),先後經歷過3位皇帝,其中在位最短者當屬腓特烈三世,登基後僅99天便駕崩。那麼問題來了,腓特烈三世的皇帝生涯為何如此“短命”?
腓特烈三世是德意志帝國開國皇帝兼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的獨子,27歲時迎娶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長女維多利亞公主為妻(母女同名),時在1858年1月。腓特烈深愛維多利亞,不僅跟她共同育有8個子女,而且還深受其強烈的自由主義思想影響,立志效仿英國,在德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而這個理想給他之後漫長的人生帶來無窮的壓力和煩惱。
結婚3年後(1861年),腓特烈因為父親繼承普魯士國王的緣故,被冊立為王儲。此後10年間,腓特烈積極支援父親統一德意志的事業,並在三大決定性戰役-普丹戰爭(1864年)、普奧戰爭(1866年)、普法戰爭(1870-1871年)中,均以軍團司令的身份參戰,並且屢立戰功。1871年1月,威廉一世在巴黎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宣告統一事業完成,並冊封腓特烈為皇儲。
雖然腓特烈身為皇儲,並在統一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但由於他始終秉持著自由主義思想,招致崇尚軍國主義的父親強烈不滿,而俾斯麥作為他的頭號政敵,從被任命為首相的那刻起(1862年),便總想扳倒他。1881年後,威廉一世由於跟兒子的矛盾已無法調和,便開始讓長孫威廉代替皇儲出席官方重大活動、出訪外國。以上種種事實,讓腓特烈無比苦惱壓抑。
長年累月的壓抑情緒讓腓特烈患上了菸酒依賴症,久而久之,導致他的身體日漸糟糕。在1887年5月的例行檢查中,醫生告知王儲已經身患喉癌,並建議他儘快接受手術。然而腓特烈夫婦並不大相信醫生的診斷,為此接受英國醫生麥肯齊的仔細檢查,結果並未發現有任何問題。
因為麥肯齊是英國名醫,所以腓特烈對他的診斷深信不疑,由此拒絕接受喉癌手術。但讓腓特烈沒想到的是,僅僅數月之後他的病情便加重,而麥肯齊的最新檢查證明,皇儲的確是患上了喉癌,而此時他已錯失最佳治療時機。由於病情遲遲不見好轉,所以腓特烈便在麥肯齊的建議下,攜妻前往義大利著名療養勝地聖雷莫,時在同年9月。
兩個月後,腓特烈的病情更加嚴重,喉部的腫脹讓他經常感覺窒息,經過德國名醫的進一步檢查,得知已經患上惡性腫瘤,唯一可行的治療方法便是切除喉嚨,但皇儲夫婦卻拒接受這個治療方案。直到3個月後(1888年2月),腓特烈才被迫接受手術,氣管被切開並被插入一支銀色通氣管。由於這項操作,導致腓特烈此後無法講話,只能靠文字來交流。
就在腓特烈忍受喉癌的折磨時,威廉一世也在病榻上跟病魔苦苦抗爭,最終於1888年3月9日駕崩,享年91歲。老皇帝駕崩後,尚在義大利治療喉癌的皇儲腓特烈迅速返回柏林,並正式繼位為德意志皇帝兼普魯士國王,稱號為腓特烈三世。為了這一天,他整整隱忍、煎熬了27年時間。
雖然如願以償地登上帝位,但病入膏肓、無法言語的腓特烈三世根本無法處理國政,只能履行一些象徵性的職責,如為皇后維多利亞、司法部長弗裡德伯格等人頒發“黑鷹勳章”等,而被他視作“眼中釘”的首相俾斯麥,地位卻是無法撼動。不僅如此,朝野內外紛紛傳言新皇時日無多,不管他再怎樣努力,終究不過是即將被皇儲威廉取代的“影子”。
朝野上下的議論讓腓特烈三世憤懣不已,並加重了他的病情。1888年6月15日11點左右,腓特烈三世的病情突然惡化,很快便在波茨坦的新宮內駕崩,終年57歲。由於腓特烈三世在位僅有99天時間,所以被後世稱為“百日皇帝”。腓特烈死後,皇儲威廉即位(威廉二世),隨後為亡父舉行低調簡單的葬禮。
威廉二世生性衝動魯莽,在位30年間頻頻發動對外戰事,挑釁英法俄等大國,最終使帝國陷入一戰之中並被戰爭摧毀。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人們還是有理由相信,若腓特烈三世能夠活得長久一些,德國或許能成為自由民主的國家,並擺脫因瘋狂擴張而導致的覆亡命運,不是嗎?
腓特列三世不足百天而亡實乃天意,他年輕時縱慾過度與多個女子鬼混兒女眾多,但終因思慮過度和喉嚨痛引起的癌變喪了它的命,結束了德帝國的輝煌時代。
作為與英、法、俄、奧匈並駕齊驅的歐洲大國,德意志帝國存在的48個年頭裡裡(1871-1918年),先後經歷過3位皇帝,其中在位最短者當屬腓特烈三世,登基後僅99天便駕崩。那麼問題來了,腓特烈三世的皇帝生涯為何如此“短命”?
腓特烈三世是德意志帝國開國皇帝兼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的獨子,27歲時迎娶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長女維多利亞公主為妻(母女同名),時在1858年1月。腓特烈深愛維多利亞,不僅跟她共同育有8個子女,而且還深受其強烈的自由主義思想影響,立志效仿英國,在德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而這個理想給他之後漫長的人生帶來無窮的壓力和煩惱。
結婚3年後(1861年),腓特烈因為父親繼承普魯士國王的緣故,被冊立為王儲。此後10年間,腓特烈積極支援父親統一德意志的事業,並在三大決定性戰役-普丹戰爭(1864年)、普奧戰爭(1866年)、普法戰爭(1870-1871年)中,均以軍團司令的身份參戰,並且屢立戰功。1871年1月,威廉一世在巴黎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宣告統一事業完成,並冊封腓特烈為皇儲。
雖然腓特烈身為皇儲,並在統一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但由於他始終秉持著自由主義思想,招致崇尚軍國主義的父親強烈不滿,而俾斯麥作為他的頭號政敵,從被任命為首相的那刻起(1862年),便總想扳倒他。1881年後,威廉一世由於跟兒子的矛盾已無法調和,便開始讓長孫威廉代替皇儲出席官方重大活動、出訪外國。以上種種事實,讓腓特烈無比苦惱壓抑。
長年累月的壓抑情緒讓腓特烈患上了菸酒依賴症,久而久之,導致他的身體日漸糟糕。在1887年5月的例行檢查中,醫生告知王儲已經身患喉癌,並建議他儘快接受手術。然而腓特烈夫婦並不大相信醫生的診斷,為此接受英國醫生麥肯齊的仔細檢查,結果並未發現有任何問題。
因為麥肯齊是英國名醫,所以腓特烈對他的診斷深信不疑,由此拒絕接受喉癌手術。但讓腓特烈沒想到的是,僅僅數月之後他的病情便加重,而麥肯齊的最新檢查證明,皇儲的確是患上了喉癌,而此時他已錯失最佳治療時機。由於病情遲遲不見好轉,所以腓特烈便在麥肯齊的建議下,攜妻前往義大利著名療養勝地聖雷莫,時在同年9月。
兩個月後,腓特烈的病情更加嚴重,喉部的腫脹讓他經常感覺窒息,經過德國名醫的進一步檢查,得知已經患上惡性腫瘤,唯一可行的治療方法便是切除喉嚨,但皇儲夫婦卻拒接受這個治療方案。直到3個月後(1888年2月),腓特烈才被迫接受手術,氣管被切開並被插入一支銀色通氣管。由於這項操作,導致腓特烈此後無法講話,只能靠文字來交流。
就在腓特烈忍受喉癌的折磨時,威廉一世也在病榻上跟病魔苦苦抗爭,最終於1888年3月9日駕崩,享年91歲。老皇帝駕崩後,尚在義大利治療喉癌的皇儲腓特烈迅速返回柏林,並正式繼位為德意志皇帝兼普魯士國王,稱號為腓特烈三世。為了這一天,他整整隱忍、煎熬了27年時間。
雖然如願以償地登上帝位,但病入膏肓、無法言語的腓特烈三世根本無法處理國政,只能履行一些象徵性的職責,如為皇后維多利亞、司法部長弗裡德伯格等人頒發“黑鷹勳章”等,而被他視作“眼中釘”的首相俾斯麥,地位卻是無法撼動。不僅如此,朝野內外紛紛傳言新皇時日無多,不管他再怎樣努力,終究不過是即將被皇儲威廉取代的“影子”。
朝野上下的議論讓腓特烈三世憤懣不已,並加重了他的病情。1888年6月15日11點左右,腓特烈三世的病情突然惡化,很快便在波茨坦的新宮內駕崩,終年57歲。由於腓特烈三世在位僅有99天時間,所以被後世稱為“百日皇帝”。腓特烈死後,皇儲威廉即位(威廉二世),隨後為亡父舉行低調簡單的葬禮。
威廉二世生性衝動魯莽,在位30年間頻頻發動對外戰事,挑釁英法俄等大國,最終使帝國陷入一戰之中並被戰爭摧毀。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人們還是有理由相信,若腓特烈三世能夠活得長久一些,德國或許能成為自由民主的國家,並擺脫因瘋狂擴張而導致的覆亡命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