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乃棟說書畫

    書法是因為毛筆書寫有法度了才叫書法,如果毛筆寫字無法度就是書寫,不是書法。宋代書法當然有法度,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的書法都有法度。寫得很隨意是因為個性張揚,就像蘇軾說的: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但歷代的民間和官方實用書寫無法度,不能稱為書法,只能稱為幹祿字、寫經體、臺閣體、館閣體。那怕學了王羲之書體,如果沒有法度,也只能稱為院體(院指翰林院)。

    一個簡單的道理,以法度為標準:有法度了寫得隨意放縱也是書法。無法度了寫得端正規矩也不是書法,只是書寫。這個道理古人都明白,因為從小學寫毛筆字是實用,無法度。書法的筆法要長大後另外去苦學,學到了才是書法。

    今人從小寫字用硬筆,所以不明白法度與書法的關係,以為寫寫毛筆字就是書法了,錯!錯!錯!便是當了主席也是錯,因為寫的毛筆字無法度,只是墨豬。騙騙不懂書法的人們罷了!

  • 2 # 青港沉沙

    清代《評書帖》總結歷代書風為 :“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但宋代的尚意書風,不代表沒有法度,而是不以法度為唯一標準。

    唐尚法,宋尚意

    後世公認,書法創作從尚法到尚意,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革新。

    中國毛筆書法自秦李斯起,經漢魏至晉,由篆隸入楷。經歐陽詢、虞世南初唐四大書法家繼承探索,又經顏真卿、柳公權化俊挺為雄勁,楷書在唐代法度完備,臻至巔峰。

    如唐詩之盛況逼使宋詞另闢蹊徑,唐楷之規模也促使宋代書法銳意創新,別開生面。

    唐代書法以楷書為雄,宋代書法則以行草為美。

    由書法入書道

    蘇黃米蔡,宋代四大家的書法作品及理論,標誌著宋代尚意書風的成熟。蘇軾自雲: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率先倡導尚意書風。

    他提出“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的理論,強調書法要以法則為基礎,表現個性、品德和學養。即書以載道。

    黃庭堅說:“若使胸中有書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強調學養之餘,還要表現道義。

    他說:“凡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會之於心,自得古人筆法”,要求熟能生巧,突破法度,抒寫性靈。

    米芾在蘇軾的基礎上提出“無刻意做作乃佳”。有法而不刻意遵法,以真為美。

    要而言之,宋書尚意無法,針對的是唐書的森嚴法度而言。若超越法度,為筆墨注入靈性,則賦予了書法全新的韻味與意境。

  • 3 # 邨民

    宋人書法注重意趣,不受唐人法度的桎梏而以個人的情緒揮毫,看米芾書法的率性便知,關於米芾的八面出鋒,我看很多人講的未免拘謹,仍以中鋒示之,而米芾自稱是“刷”字,這就道明瞭他的隨意,如太講法度那就沒有“刷”的意思了。當然老米不是不講法度的,像他的無往不收,無垂不縮要求也是很嚴格的。只是看在什麼地方,而他的八面出鋒才是米書的顛狂性情,他寫字的筆法就像李向陽的槍法,舉手就來,又穩又準,如果是每寫一點都要畫一個園圈圈那就成了臥射規規矩矩的練好了。

  • 4 # 素里布衣楊半

    宋朝的書法有法度,但沒有高度。

    縱觀書法歷史,宋朝的問題最大。這主要是宋代的文人墨客從內心是牴觸或者回避前朝書法的。

    所以,他們的書法就是想繞開古人,就是要展現自己。

    他們極力創新,欲超越前人,這從想法上看上去不錯。但如果創新失去前人厚重文化積累的支撐,就不會有大突破。

    有人說,宋朝的書法很講"意象“,這不過是給宋朝的書法戴頂高帽子安慰一下而已,“意象”?,哪個朝代的書法沒有“意象”呢?這是不是太虛幻太無聊了呢?

    也許宋代的文人大學士在文學上的高超境界,讓他們比較輕視書法上的鑽研,這種理由也可能是存在的。

    因為古代的書法權重,在青年才俊的整體素質權重中是讓位於文學的,所以當他們的學識達到一定的高度時,出現一些我們無法理解的狀況似乎也是正常的。

    給宋朝書法做一句話的總結:傳統的東西沒有深度,創新的東西沒有高度,給後代的貢獻基本零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拳頭擬文LPL除RNG以外十大選手是你心目中的選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