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枯病不但為害大蒜,而且為害大蔥、洋蔥、韭菜等蔥蒜類蔬菜。在國內分佈廣,為害重,20世紀90年代以來曾在陝西、江蘇、雲南等大蒜產區暴發流行,損失很大。該病病原菌分有性、無性階段,均可侵染大蒜,以無性階段侵染為主。有性階段為格孢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階段為匐柄黴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該菌系弱寄生菌,常伴隨煤斑病等病害混合發生。
(1)發病症狀葉枯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蒜薹,多從下部老葉尖端開始發病。發病初期病斑呈水漬狀,葉色逐漸減褪,葉面出現灰白色稍凹陷的圓形斑點。病斑擴大後變為灰黃色至灰褐色,空氣溼度大時為紫黑色,病斑表面密生黑褐色黴狀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後散生小黑點,即子囊殼。病斑形狀不整齊,有梭形和橢圓形。病斑大小不一,小的直徑僅5~6毫米,大的可擴充套件到整個葉片。發病部位由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擴充套件蔓延。蒜薹一抽出就可染病,病斑和葉片上的一樣。發病嚴重時,地上部提早枯死,花薹不易抽出甚至枯黃,使蒜頭和蒜薹產量降低;蒜頭因未充分成熟,不耐貯藏;染病蒜薹不但外觀品質大大降低,而且在冷藏期間病部失水凹陷或腐爛斷條。(2)發病條件以菌絲體或子囊殼在病株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借風、雨、流水、種瓣、肥料、人、畜、工具等媒介傳播。葉枯病菌為弱寄生菌,生長健壯的植株不易染病。常與紫斑病同時發生。雨量多、溼度大、氣溫高、缺肥、植株早衰的田塊發病較嚴重。(3)防治方法①調整作物和品種佈局。葉枯病發生重的田塊可與麥子或蠶豆實行輪作倒茬,輪作年限至少3年。若無法換茬,則應選用抗病性較好的大蒜品種,如三月黃等。
②播種前種瓣用40~50℃溫水浸泡1個半小時,預防種瓣帶菌。
④採用地膜覆蓋的栽培方式以有效減少土壤中病殘體上病原物借雨水、澆水及溝灌傳播的機會,提高地溫、保墒、減少灌水次數可起到預防病害發生的作用。
⑤科學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有機肥必須充分腐熟,在蒜母幹縮期、蒜薹伸長期及鱗芽膨大期應及時追肥,增施磷鉀肥、餅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力。
⑥加強田間排水及鬆土保墒工作,降低田間溼度,控制發病條件,田間操作時避免損傷葉片,以減少傷口。結合田間管理,清理田間病殘體,並帶出田外集中銷燬或深埋。
⑦化學防治是防治大蒜葉枯病的關鍵措施,應堅持秋苗期早治,早春重治,中後期巧治的原則。秋苗期大蒜病株率達5%時即可用藥防治,翌年3月下旬蒜株病葉率達10%時,應實行全面噴藥防治,尤其是連陰雨天氣後應及時噴藥防治,防止病害蔓延。可用25%咪鮮胺EC1000~1500倍液,50%撲海因1000~1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敵枯唑(葉枯靈)粉劑1000倍液,10%殺枯淨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交替噴施,間隔7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為增強藥液在葉片上的附著力,藥液中可加入0.1%的洗衣粉。
葉枯病不但為害大蒜,而且為害大蔥、洋蔥、韭菜等蔥蒜類蔬菜。在國內分佈廣,為害重,20世紀90年代以來曾在陝西、江蘇、雲南等大蒜產區暴發流行,損失很大。該病病原菌分有性、無性階段,均可侵染大蒜,以無性階段侵染為主。有性階段為格孢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階段為匐柄黴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該菌系弱寄生菌,常伴隨煤斑病等病害混合發生。
(1)發病症狀葉枯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蒜薹,多從下部老葉尖端開始發病。發病初期病斑呈水漬狀,葉色逐漸減褪,葉面出現灰白色稍凹陷的圓形斑點。病斑擴大後變為灰黃色至灰褐色,空氣溼度大時為紫黑色,病斑表面密生黑褐色黴狀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後散生小黑點,即子囊殼。病斑形狀不整齊,有梭形和橢圓形。病斑大小不一,小的直徑僅5~6毫米,大的可擴充套件到整個葉片。發病部位由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擴充套件蔓延。蒜薹一抽出就可染病,病斑和葉片上的一樣。發病嚴重時,地上部提早枯死,花薹不易抽出甚至枯黃,使蒜頭和蒜薹產量降低;蒜頭因未充分成熟,不耐貯藏;染病蒜薹不但外觀品質大大降低,而且在冷藏期間病部失水凹陷或腐爛斷條。(2)發病條件以菌絲體或子囊殼在病株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借風、雨、流水、種瓣、肥料、人、畜、工具等媒介傳播。葉枯病菌為弱寄生菌,生長健壯的植株不易染病。常與紫斑病同時發生。雨量多、溼度大、氣溫高、缺肥、植株早衰的田塊發病較嚴重。(3)防治方法①調整作物和品種佈局。葉枯病發生重的田塊可與麥子或蠶豆實行輪作倒茬,輪作年限至少3年。若無法換茬,則應選用抗病性較好的大蒜品種,如三月黃等。
②播種前種瓣用40~50℃溫水浸泡1個半小時,預防種瓣帶菌。
④採用地膜覆蓋的栽培方式以有效減少土壤中病殘體上病原物借雨水、澆水及溝灌傳播的機會,提高地溫、保墒、減少灌水次數可起到預防病害發生的作用。
⑤科學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有機肥必須充分腐熟,在蒜母幹縮期、蒜薹伸長期及鱗芽膨大期應及時追肥,增施磷鉀肥、餅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力。
⑥加強田間排水及鬆土保墒工作,降低田間溼度,控制發病條件,田間操作時避免損傷葉片,以減少傷口。結合田間管理,清理田間病殘體,並帶出田外集中銷燬或深埋。
⑦化學防治是防治大蒜葉枯病的關鍵措施,應堅持秋苗期早治,早春重治,中後期巧治的原則。秋苗期大蒜病株率達5%時即可用藥防治,翌年3月下旬蒜株病葉率達10%時,應實行全面噴藥防治,尤其是連陰雨天氣後應及時噴藥防治,防止病害蔓延。可用25%咪鮮胺EC1000~1500倍液,50%撲海因1000~1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敵枯唑(葉枯靈)粉劑1000倍液,10%殺枯淨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交替噴施,間隔7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為增強藥液在葉片上的附著力,藥液中可加入0.1%的洗衣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