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遍山川

    李侍堯貪汙受賄案發背後最幸災樂禍的應該就是和珅了,乾隆四十五年這會子雖然和珅已經入列軍機得寵,但在軍機處還是個小馬仔做不了什麼主,前面還有像李侍堯和阿桂那樣的大佬,李侍堯出事和珅看熱鬧不怕事多。

    但問題沒有那麼簡單,和珅是揣摩聖意的高手,如果自己在李案上躥下跳太厲害,被乾隆感覺到勢必對自己不利,畢竟李侍堯事發前是乾隆的寵臣。李侍堯貪汙受賄是一碼事,但乾隆對他的忠心耿耿是有所瞭解的,乾隆交代給李的事情,李侍堯都會盡心盡力辦好。特別是李侍堯替乾隆蒐羅進貢的寶物,那是赤膽忠心之極,在抄沒李家時,發現他家最寶貴的東西,也只是乾隆在李的上貢物品中挑剩下回賜給李侍堯的。

    乾隆“捨不得”殺李侍堯,和珅也不想把事辦過頭,他勾結刑部給李侍堯判了個“斬監侯”。和珅是階段性地完成了任務,皮球踢到了乾隆這邊,他打心眼裡不想“愛卿”李侍堯死,想法子再搗鼓幾下讓李脫罪,甚至帶病上崗(事實也如乾隆所願)。乾隆四十年之後,他早就沒有了當初上臺時的“廉政風暴”,再加上有和珅、李侍堯這幫人的慫恿幫襯,口頭上高喊廉潔奉公,實際背後窮奢極欲。

    心裡那麼想,但表面功夫還得做,皇帝也不能公開替腐敗分子求情脫罪。既然案子頭審不如意,乾隆將案子拉入二審,讓大學士九卿合議,朝廷各部門最高長官一起開會研究案子定罪。讓乾隆大跌眼鏡的是,事與願違,這些大學士們“憂國憂民”,一致認為李侍堯“斬監侯”太輕,應該“斬立決”。還拿出乾隆十五年有官員貪汙一千兩銀子被判死刑的案列,何況現在李涉案金額以萬計(此一時彼一時啊),乾隆心裡估計忍不住罵娘。

    乾隆不死心啊,要把案子拖入三審,那時又沒有檢察院抗訴,上訴最高院,都是光憑乾隆一張嘴,要是存心讓李侍堯赴死,他早完蛋了,乾隆這麼來回折騰就是在找突破口,他不能直截了當地讓李侍堯出獄。乾隆別開思路決定讓各地督撫發表意見,他認為李做過督撫,地方督撫們和他半斤八兩,很有可能會幫李說話。

    乾隆的算盤不錯,但各地督撫也不傻,自己如果幫李求情,那麼皇帝是不是會認為自己和李穿一條褲子呢,萬一拋磚沒有引來玉反而招來了禍呢,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維持原判”。其中只有安徽巡撫閔鄂元揣摩出了乾隆真正的心意,雖然乾隆在諭旨裡的話冠冕堂皇,但對李侍堯案遲遲不下結論,這就是乾隆心存貓膩,一定要把李侍堯“撈”出來。

    閔鄂元決定賭一把,這個官場滑頭首先肯定前二審的結果,然後引經據典依律對李侍堯法外開恩免除死刑(其實找個條律替他開脫減刑並不難,難的是得看準乾隆臉色行事,在摸不透老大心思之前,縱然有千方百計也枉然)。

    乾隆見終於有人拋磚,那接下來引玉的活他當然樂的幹了,立馬下旨,既然各督撫中有人請求赦免李侍堯,那麼暫時將李案擱置明年再審,好一個緩兵之計。過了半年功夫甘肅回民起義,乾隆把李侍堯從獄中撈出來去甘肅處理軍務,又接替犯事的勒爾錦就任陝甘總督,甘肅王亶望冒賑案暴發,乾隆又讓李侍堯和阿桂一起查辦此案,貪官查貪官那是一個準。

    乾隆確實查辦過許多貪官,但是再打黑掃貪只要涉及到他的私人根本利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特別是乾隆在中後期表現得更加明顯,他不“撈”李侍堯,之後不偏袒後起之秀和珅,誰幫他乾隆賣力搜刮珍奇寶貝來滿足這位皇帝的超級“藝術鑑賞力”。

    說白了就一句話,乾隆王朝逃脫不了封建人治社會的窠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後一句歌詞醒了醒了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