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向陽的地方2021
-
2 # 海沃塔海洋老師
孩子不喜歡上託管班,原因有很多,總體可以分成兩類:一是託管班本身的原因;而是家庭原因。
託管班是介於學校、培訓班和家庭之間的一種服務機構。作為機構或者機構舉辦者來說,他們的目的是盈利。要盈利,就必須有不同於其他同類機構的特點。
有些機構側重於環境,有些機構側重於飲食,有些機構側重於紀律,有些機構側重於習慣培養,還有些都想做好,可是都沒做好,另外有一些做好了一段時間,卻沒有保持下去。
學生是獨特的人。
他們的獨特首先表現在喜好不同。有的喜歡自由自在,有的喜歡開開心心,有的喜歡飯菜可口……如果在託管班裡,學生的某些喜好得不到滿足,學生自然會產生牴觸心理。
獨特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個性不同。學生的個性、性格、氣質、習慣等都不相同。而很多託管班裡的教師並不專業,他們的工作大多集中在服務、管教上,只要學生不出意外就好,很少有教師去走近學生,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需求。
這種情況的具體表現就是託管班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方式特別單一,而單一的管理方式勢必會讓某些學生厭惡。
家庭原因其實主要是父母沒有培養好學生的合作能力。
很多不喜歡去託管班的學生同樣也不喜歡去學校,而他們之所以去學校一是因為不得不去,二是因為家長給予學生某種承諾。也就是說,學生是在家長的威逼利誘下去的學校。
同樣的,學生去託管班也是如此,需要家長不斷給孩子說好話、下承諾,孩子最終“勉為其難”的答應去託管班。一段時間後,家長的承諾兌現不及時,或者孩子厭倦了這些承諾,想要更多的利益,孩子會故技重施——不想去託管班。
那麼為什麼說這類孩子的合作能力沒有培養好呢?
是因為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在息事寧人,不斷的向孩子妥協,破壞一些規則。長此以往,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
這類孩子在行為表現上常以自我為中心,幾乎不會考慮其他人的感受。他們只在意自己心裡暢不暢快,而不會顧及旁人。
典型的就是孩子動不動躺在地上撒潑使刁,以此脅迫父母就範。走出家門,離開父母的呵護,孩子失去父母在庇護,從前那一套不管用了,孩子的內心失落至極,他們所思所想只有一件事:趕緊離開這裡,回到父母的庇護之下。
因此,一個孩子不願意做什麼事,一是因為他感覺不到事情對他的好處,二是父母習慣性的退讓讓孩子喪失了合作能力和邊界感。
回覆列表
我覺得要從兩方面來分析,可能是孩子自身的原因,比如在託管不習慣感覺受到束縛,沒有家裡自在,也有可能是託管的氛圍或者是老師並沒有讓孩子喜歡上那裡,這個要和孩子溝通一下了解原因所在。說實話近兩年學校旁邊的託管太多了,而且質量也參差不齊,一些小飯桌各方面資質、教師都不完善,所以還是選擇品牌的要好一點,我們這附近有個晉、級託管_學堂,有朋友小孩也在那裡,家長反響也都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