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醬爆影視製作

    杜荀鶴(846---904),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貢溪鄉杜村)。晚唐著名詩人。荀鶴七歲各好學,資穎豪邁,是唐代大詩人之庶子。牧於會昌末自齊安移守秋浦(今池州),時妝程氏有孕,妻逐之,適長林鄉土杜筠而遺腹生荀鶴。杜牧做“示阿宣詩”曰:“一子呶呶跨相門,宣乎聞此若而人。長大管領閒風月,卻有佳兒屬杜筠。”

      荀鶴出身寒微,生活潦倒,常以“布衣”自稱,並自謂“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青年時代荀鶴曾多次參加科舉,都遭失敗,只能以詩自嘆:“空有篇章傳海內,更無親族在朝中”,“應憐住山者,頭白未登科”,一直到四十六歲(唐大順二年)才中進士第八名,故時人稱“九華山色高千尺,未必高於第八枝”。荀鶴曾為宣州節度使田君的從事,但仕途並不得志,《梁史》本傳雲,“既擢第,復還舊山”。晚年在五代後梁出任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製造。

      荀鶴生活在唐末政治昏暗,軍閥混戰的年代,所寫的許多詩作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悲慘現狀,如《贈崔道士》詩中寫到:“四海兵戈無靜處,人家廢業望烽煙“;《山中寡婦》詩中寫到:“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徵苗。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此外,在其他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酷吏的憎恨感情。荀鶴提倡詩歌要繼承風雅傳統,反對浮華。認為詩歌可以起到傳播教育的作用,並可以影響後代,所謂“雅篇三百首,留作後來師”。他的詩平易委婉,如話家常,有著張籍、白居易的近體風格。

      荀鶴著有《綠窗瑣碎》若干卷(一作“瑣翠”)。晚年編定的《唐風集》共三百二十首,清初被收入《全唐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要有儀式感,學習更是!但是為什麼現在學校連上課儀式都取消了?每週一歌也沒有了?